“為什麼?為了給你一條生路,本督只問你一句話,到底要降還是要戰,要降,立刻寫下降表,開啟城門,你麾下人馬全部由本督收編,歸入明軍序列,糧草也要供應給本督帶來的二十萬百姓。
若是要打,本督身後有三千子弟兵,一萬虎狼師。
雖然不及你十萬人馬的一個零頭,不過你當知道,本督的三千子弟,盡是我馬家和秦家的宗族子弟。
秦家和馬家,世代將門,宗族子弟人人自幼便是習武,哪怕遇到八旗兵,也可以以一當十,更不消說面對你們這群土雞瓦狗。”
秦良玉兩米來的身高,如鐵塔般坐在桃花馬上披靡著孫可望,一杆白杆槍指著他的喉嚨,孫可望連哽咽一下都不敢啊。
孫可望後悔呀,早知道秦良玉七十來歲了,還仍然這麼暴力,他...他就躲在貴陽城裡不出來了,高掛免戰牌,看你能怎樣?
無奈形勢比人強啊,自己明明是出來裝逼的,結果照樣被打臉,孫可望只能認慫,城下之盟,不答應也得答應。
被女軍神的槍尖指著喉嚨談判,大西軍孫可望部最終放棄抵抗,任由秦良玉把他們在貴陽城中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屯糧搬之一空。
這下四川來的百姓肯定不會餓肚子了,秦良玉也沒指望孫可望真心歸降,大西軍中的這些人物,秦良玉都瞭解得很。
她知道孫可望這個人本就是和張獻忠極像的,是個反覆無常,見利忘義的小人。
不過秦良玉也不敢妄動干戈,她是不擔心石柱軍會輸,可畢竟身後跟隨著二十萬百姓呢,她不能不考慮百姓們的安全。
走過路過,女偉人便是把如今天底下最大的賊頭給搶了。
又跟在搬自家倉房一樣,搬走了孫可望的糧草便是揚長而去,剩下孫可望獨自一人在她背後捶胸頓足地罵娘啊。
而且罵娘時還得等秦良玉已經走遠了以後,還不敢太大聲。
秦良玉的隊伍,卻是在走出貴陽城十數里,便迎面再一次撞上了兩支馬隊。
秦府四衙全都躍躍欲試了,而一路上一直有些神思不屬的秦良玉的嫡孫馬萬年,這時竟也來了精神。
他便也要出去看一看到底是哪個不長眼的敢於攔路,一言不合的話,馬萬年的一杆大槍可不是吃素的。
雖然馬萬年一身好武藝深得祖母秦良玉的真傳,十八歲上下年紀,已經可以說是笑傲群雄了,這一點秦良玉還是很放心的。
相比於秦府四衙年紀輕輕便紛紛跟隨各自的父親投身各地戰場,少了太多精習武藝的時間來說,馬萬年自幼喪母,是以一直被馬祥麟和秦良玉留在家中,和秦翼明的長女秦子佩一起被秦良玉親自照顧。
母親戰死的那一年,馬萬年還沒有一柄劍高,便已經開始習劍。
祖母給了他和表姐一人一根一米半長的白蠟杆,讓他倆每日扎馬步習槍,繞槍花。
祖母還給了他倆一人一張小小的黃楊硬木弓,他倆清晨習武過後,吃了早飯便總會拿著這張小弓
去守衛的山上射野兔和小刺蝟之類的動物。
幾年下來,兩人射箭時,肩、跨、腰,都已神形具備。
兩人甚至是渾身骨骼都已經生長成一名神箭手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