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只聽說顧亭林每到異地,便是買田置地,納妾生子,卻以為這是亭林先生的癖好,以為美談,卻不知亭林先生因何如此。
所謂克己復禮,難道一代大儒還管不住自己褲襠下的那隻鳥嗎?
當然不是,顧亭林反清,他雖然不怕死但不想自己被清算時,連兒女也被清廷殺光。
俗話說不孝有三嘛。
所以他在巡查自己各處的地下勢力時,便是每到一處便購買一大片田地,然後納小妾關門生小孩兒。
完事兒後提起褲子再去下一地點接著折騰清廷,想盡辦法繼續給朝廷添亂,並且......繼續,嗯...繼續努力播種。
可以說亭林先生不但是儒學大師,還是商界奇才,而且他是思維特別的發散。
搗起亂來比隋唐年間的五路綠林的總瓢把子單雄信還要生猛。
作為播種機,他也把自己一代大儒的優良基因廣為傳播。
嗯......補充一點,他更是天下所有男子漢的楷模呀。
其實清廷也早就關注到他了,卻是一直不敢動他,盛名之下,亭林先生一代大儒的身份還是讓清廷下不了動他的決心。
如朱棣當年殺方孝孺,那是殺了天下讀書的種子,讓天下學子斷了對大清的幻想。
清廷一直不殺顧亭林和傅青主,便是不想放棄對天下學子歸心大清的嘗試。
當然這一努力一直持續了幾十年,知道歷史上的康熙年間才堪堪做到。
那麼書中說了三大儒中的兩位,怎麼沒有梨洲先生黃宗羲呢?
黃大儒現在其實比他倆還忙,而且都忙得不在服務區了。
他現在已經‘吭哧吭哧’打造好了小舢板去海外搬兵去了。
您說這三位大儒到底有多能折騰?
不過也的確令人敬佩,也許這便是‘知行合一’,和那些袖手清談的窮學究一比,高下立現,根本不是一個次元的好麼。
如果是讓錢謙益到海外搬兵,他肯定是不會出海的,而是又會對著柳如是抱怨一句:這水尼瑪太涼了。
什麼才是做學問?實踐見真知啊,所以樸學有了這三位的實踐和示範,才可以比肩心學和理學。
“為兄這麼說,妹夫該明白了吧,當初衡陽城被圍城之前,我之所以去找今上,就是要把這筆餉銀交給今上的,卻不想那一次離開衡州,卻是和家人的訣別。”
不知道天浪是否有了錯覺,自己發現在王夫之提到皇上的時候,王夫之看向自己的眼神也很是耐人尋味,似乎他已經猜到了自己的真正身份。
不過天浪沉心一想,如果以三大儒的影響力和他們建立的如此龐大的組織的規模,要想深究出自己的皇帝身份,似乎並不難。
更何況天浪今天並沒有改頭換面,那當初在柳州城北的法場上,他的這張臉也是有許多人見過的,還有他從江西班師凱旋的時候。
王夫之繼續說著:“如今已經確定了這筆餉銀就在令狐俊的手裡,那麼妹婿若能幫為兄把這筆餉銀從令狐老賊嘴裡摳出來,並不需要再交還給為兄,而只需移交給今上便是。
嗯......妹婿,為兄已經說完了,現在可以上茅房了嗎?”
天浪更關心的話題已經有了答案,可王夫之很是期待啊,期待這廝能放自己一馬,也暗咒這個親妹夫實在是太腹黑了。
天浪則完全察覺不到王夫之的感受,聽到王夫之捂著肚子夾著雙腿的問詢,他也起了身,再一次掰著手指頭絮叨著:
“不是情敵,不是婚姻中介,還不是債主,那剩下的唯一可能,咱們是朋友啊,朋友,受小弟一拜,你是我親哥,親的連三百萬兩銀子都送過來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