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誰管那麼多幹嘛?反正朝廷至今也沒重開科舉,咱們一個個文不成武不就的,正好做銷售,把朝廷裡的這些樂子事兒全都推銷出去!”
“那好,既然大家都這麼說,那我可就要跟你們講講皇上為什麼要罷朝的事兒了,知道嗎,你們誰知道皇上為什麼要罷朝嗎?”
幾個人一起搖頭,這人脖子仰著,腦袋晃著,終於找到自己高人一等的感覺了。
“你倒是說說,到底因為什麼呀?”已經有人等不及追問了。
那人端夠了架子,這才一板一眼的娓娓道來,“哥幾個剛剛都看到未來皇后娘娘的真容了嗎?”
幾個人當然紛紛點頭,那人又問,“你們說,咱皇后娘娘美不美?”
“這不廢話嗎?什麼叫唯有牡丹真國色啊?恐怕天底下在無第二人像咱未來皇后國母,王氏這般國色天香,傾國傾城了,誰能說她不美嗎?就再沒有比她更美的了。”
那人點了點頭,“美是真美,可在何大人眼裡,她做皇后居然還不夠格!”
“開什麼玩笑?何閣老莫非老眼昏花了吧?”
“我說你們還別不信,知道何閣老為什麼說王氏的壞話嗎?還有你,你剛剛說王氏傾國傾城,我給你說,真讓你說著了,什麼叫傾國傾城,能讓當今皇上傾盡天下,只為她紅顏一人,這是不是傾國傾城?”
“對對對,傳聞皇上最後一次早朝就是這麼說的,幾乎是原話照搬,就算天下不要了,他也非娶王氏不可,你們說,皇上他老人家這麼做,算是昏君嗎?”
其餘幾位都苦哈哈的搖頭,其中一位嘆了口氣說,“這要是在前朝,什麼前漢後漢,隋唐兩宋,這麼做的確算得上昏君。
可大家都知道,這事兒在咱大明其實並不稀奇呀!遠的說有憲宗皇帝獨寵萬貴妃,接著孝宗弘治皇帝做的更絕,一輩子只娶了張皇后一位。
說稍微近些的,神宗萬曆皇帝為什麼輟朝啊?大半原因還不是因為太過寵愛鄭氏,想立鄭氏為皇貴妃朝臣們反對,他又想立鄭氏所生的皇三子為太子,大臣們就更加反對了,可他又不像當今皇上似的能有這麼多花花腸子,他又幹不過那幫子大臣啊,所以一賭氣索性撂挑子一連幾十年都不上朝了。”
“仁兄說的也是哈,咱皇上的權謀之術幾乎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了,自洪武、永樂以後的歷代皇明先考,無論昏君還是明君,就沒有一位皇爺能鬥得過朝中大臣的,至少咱當今皇上在這上面是超越先祖了。
可說句良心話,咱大明國朝的歷代皇帝聰明睿智的居多,但其實啊,瘋子更多!憲宗皇帝是因為萬貴妃離世後他自己覺著生無可戀了,自己把自己鬱悶死的吧?
神宗萬曆皇帝乾脆為了鄭氏連社稷江山都不管了。再說熹宗天啟皇帝吧,在他彌留之際,對即將繼任的烈宗崇禎皇帝一共就倆期望,一個是期望他做堯舜,不過堯舜距離崇禎先皇的生活實在太過遙遠,另一個就是期望崇禎皇帝能好好善待兄嫂張皇后。
哎,諸位,你們給說說這事兒,咱當今皇上,爺爺萬曆皇帝是個情聖,叔伯哥哥天啟皇帝又是個情種,他老人家能是什麼?”
另一個一拍大腿,“嗨,那還用問嗎?肯定是情聖外加情種啊!”
“對了,剛才誰提起自己知道何閣老為什麼說王氏壞話的事兒來著?”幾個人越聊越來勁,那個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人又擺起譜來了,“正是敝人啊。”
幾個人都沒在意他裝比的態度,都對新聞的爆料更感興趣,“成啊,既然你知道,快跟大傢伙講講。”
“這個嘛,要從永曆元年說起......”
這個人囉囉嗦嗦說了一堆,大家就總結了一個內容,“你是說何閣老想讓自己的女兒當皇后,便學著當年宮廷畫師毛延壽給古今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畫個大花臉的典故,特意在兩宮太后面前惡意詆譭中傷王氏皇娘,是嗎?”
“什麼大花臉,是在眼下與顴骨之間畫了個喪夫痔,你到底是不是讀書人啊,還大花臉,真要是下面人三篩五選選個大花臉進宮,漢元帝殺的可就不只是毛延壽一個人嘍,廟堂最信奉玄學的,你們不懂,人家毛延壽只在王昭君畫像上點了這麼一個痦子,明妃就已經算是禍國殃民了!”
“幾位兄臺,其實在下以前也一直痛恨毛延壽來著,他的一幅畫害得明妃傷心出塞,可今日有幸得見咱國朝未來的皇后娘娘,才真相信王荊公借《明妃曲》中說毛延壽冤枉是真了。”
“對呀,‘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了毛延壽啊!’漢元帝一氣之下,殺了毛延壽,可如明妃和未來國母王氏這般傾國之姿,那萬千儀態,縱然是毛延壽、吳道子那般畫聖國手,也難以用丹青畫出她們十分姿色氣質當中的三分啊。”
“這位兄臺,你是哪家書院的,因何我等一聊起何閣老說王氏皇娘壞話的事兒,你就一而再的往無關的地方扯題目啊?莫非你是何大人示下的?”
幾個人這時才恍然,都用不善的眼光看著此人,此人也悻悻的表情,“剛才你們不也聊明妃與王氏被畫成美人圖的事兒聊的很開心嗎,幹嘛這會兒跑來怪我?大不了咱接著聊何閣老的事兒,恰巧這事兒小子也是略知一二的。”
於是此人開始更加毫無避諱的揣摩起何騰蛟的心思來,雖話鋒中大多都是些捕風捉影,卻也是言之有物,“這當朝閣老何騰蛟何大人啊,本來是想運作他的兩位女公子中的一位做皇后,另一位做皇貴妃的,是要效仿堯帝將娥皇女英兩個女兒同時嫁給舜帝的典故。”
“唉,我怎麼聽傳聞說如今正侍奉兩宮的何大人的兩位女公子並不得皇上歡心呢?”
“對,這事兒我也略有耳聞啊!皇上的選擇,在下認為無可厚非,單就符合大明則後的標準來論,何大人的兩位女公子就不夠格啊,可何大人依然如此周章,也真是煞費他老人家一片苦心了。”
有人一臉的劫後餘生道,“真是好險啊,多虧皇上明鑑,皇上若真是左英右皇一邊摟著一個何騰蛟的女兒,那也就沒咱這位傾國傾城的王氏皇娘什麼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