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敵之師——白桿兵,是秦良玉結合及笄後研究出的秦家軍陣,打造的一支兵種。
這兵種以白蠟杆製作的白杆槍作為武器,十分適合西南地域山川居多的戰略地貌。
此物以白木為杆,槍頭後部帶鉤,類似古代的戈,杆尾還設計了一個鐵環。
作戰時,鉤可砍可拉,環還可作為錘擊武器用來打擊敵人。攀登高山時,那長槍與長槍又可鉤環相扣,天險變通途真的不在話下。
天浪眼中的秦良玉,很親切。
結婚是比武招親,年少成名是從走路遇見一隻土狗咬人,她攔住斷喝,然後那隻狗便灰溜溜夾起尾巴跑路開始的。
她很喜歡和別人講馬萬年甚至馬祥麟小時候的趣事和糗事。
她也曾走過貴州崎嶇道路時,同天浪這些年輕人一起一邊說笑,一邊牽馬登山,從不辭勞苦。
她說打仗,是積小勝為大勝,而《明史.秦良玉傳》中說:
“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兼通詞翰,儀度嫻雅。
而馭下嚴峻,每行軍發令,戎伍肅然。所部號‘白桿兵’,為遠近所憚。”
青史和熟人眼中都有一個秦良玉,然而在國朝三百年中,有這麼多奪目的將星,為什麼秦良玉會是唯一的一位可以代表所有漢家女子在上下五千年的正史中大放異彩呢?
幾乎每個中國人提起巾幗英雄的故事都會隨口說出幾個耳熟能詳的人物和故事來。
花木蘭替父從軍啊、楊門女將代夫出征啊、梁紅玉擂鼓戰金山啊。
可這些都只是在民間流傳著的故事,也有的是出自民間戲曲的描寫、還有的出自中的演繹。
民國時期的戲曲中還大力褒揚過秦良玉抗倭呢,您說那不是關公戰秦瓊麼?
亦或在編纂這段戲曲的藝術家眼裡,身為中國的軍神,就應該如同戚繼光那樣去抗倭。
或者還有的女將軍,人物就算是真實的,也並非是得到過正式任命和冊封的女將軍。
比如秦良玉的兒媳張鳳儀,她才是歷史上有確切記載的一位花木蘭式的人物,可惜將相傳中卻沒有為她立傳。
真正可以堂堂正正在數千年中國史書上與其他男性公侯將相比肩的,真的就只有秦良玉字貞素一人而已。
如果沒她的存在,《二十五史》中的將相列傳裡將全部是男人們的豐功偉績。
而就因為有了她,中國正史中的將相列傳才多了一道豔麗的紅裝。
饒是僅有她一人,卻也是足夠一樹梨花壓海棠,群雄之中自風流了。
她的奪目、她的出色了,不是讓男兒嫉妒,而是自愧不如。
自愧男兒沒有她那種,殺盡強敵百萬兵的捨我其誰。
馬千乘因家裡有礦,被太監構陷,死於獄中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