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議總算被定下來,但一切還遠沒有結束,十餘萬大軍兩分是個怎麼分法又起了爭執,無奈越中坊官心向加賀一揆的光德寺乘賢,無論哼哈二將如何吹鬍子瞪眼都拉不回來,兩人氣個半死卻毫無辦法。.
誰叫人家突然露一手就把越中一揆最牛氣的勝興寺芸承給制服住,他們二人的影響力在越中坊官眼裡已經貶值了,趁著個時候換一條更粗的大腿抱顯然是更好的選擇,只有神保長職沒辦法選擇,他不是一向一揆體系裡的坊官,再惱火也要跟著兩個老和尚混。
形勢幾乎朝一邊倒的方向傾向加賀一揆軍,在這群牆頭草的支援下,光德寺乘賢幾乎沒費多少力氣就奪取軍事指揮權,最後他還是良心發現的安慰勝興寺芸承與瑞泉寺顕秀,許諾讓他帶著三萬大軍去攻魚津城,還大積極鼓勵兩人,那座魚津城只有一千守軍,簡直就是送給他們的功績云云。
瑞泉寺顕秀假笑著迎合下來,轉過臉就大罵光德寺乘賢虛偽,在此之前都不提魚津城只有一千守軍這條重要情報,臨到頭才說出來顯然是故意為之,要是放在國人聯軍裡大將私藏情報這一條,足夠能把軍營鬧翻天的,一向一揆不興這一套他們倆對光德寺乘賢玩的把戲也毫無辦法。
原本的大營分開各扎一營,涇渭分明的組合可以看出各自的立場區別,光德寺乘賢假惺惺的給他們三萬大軍也是無可奈何,這三萬人要麼是越中一揆的親族一門或者譜代坊官,要麼是神保長職、石黑光兼、石黑成綱這類無法收買的國人眾。
與其留在大營裡時不時噁心自己,還不如干脆踢給哼哈二將讓他們自己去打魚津城,他的計劃不能被這些掌握不住的人打亂,攻下松倉城掌握半個越中,下一步就會聯合加賀一向一揆軍攻略能登國,提前完成法主顕如上人所訂立的北陸“地上佛國”的基本目標。
至於越後?他從沒考慮過,想想親不知子不知猶如天塹鴻溝一般的存在,他就對越後沒有任何興趣和胃口,或者說暫時沒那個胃口,萬一越後撐不住信濃、上野的大舉進攻,他也不排除率領大軍搶進越後佔便宜的機會。
八月的暴雨連綿不盡彷彿無休無止似的,連綿的雨幕不但給十萬大軍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困難,還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暴漲的河水在失去地侍與農民的努力巡查補漏之後,像個破爛的水壺從裂口裡湧出氾濫的河水。
好在越中雖然沒有了不得的大江大河,不過小河小溝格外的多,溝溝坎坎被氾濫的河水填平也就差不多把那些氾濫的河水給堵住,一向一揆的和尚們不懂治水,手下的坊官還是懂得,知道這河堤不堵早晚要出大事,於是組織兩三萬人四處堵破損的河堤。
好不容易把雨季給熬過去,距離秋收也只有一個月的時間,這下無論是光德寺乘賢,勝興寺芸承、瑞泉寺顕秀,還是神保長職、石黑光兼都坐不住了,秋收一至無論有多少一向一揆軍都的被迫解散,一向宗可沒有軍役這一說,全是靠語言鼓動信眾義務參軍當炮灰,還有就是坊官拿出自家的郎黨做主力。
炮灰們要回去收糧食,坊官們也要回去收糧食,一眨眼十萬大軍能剩下兩成就謝天謝地,即便到那時只剩下兩千人也不用太奇怪。
隨著一場席捲越中的暴風雨逐漸消散,在暴雨結束後的第二天勝興寺芸承率領那三萬大軍衝向魚津城,他走的時候賭咒發誓一定要拿下那座城池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選擇有多麼錯誤,光德寺乘賢注視著他們狼狽的離去,似乎毫不在乎的樣子。
“不管怎麼樣,這越中我要定了!”光德寺乘賢轉過身發號施令,很快軍中敲起戰軍太鼓,緊接著一向一揆軍猛地一動,低沉的法螺聲隨之響起,七萬八千大軍烏壓壓一大片開始移動,他們吼著“南無阿彌陀佛”的法號渡河,吼著法號重新整隊,然後又一窩蜂的衝向松倉城。
狂熱的信眾是一向一揆最大的依仗,信眾裡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隨處可見拖家帶口,老少一起上陣的例子,更誇張的是整個村莊都被動員起來,全村上下五六百號人聚成一團,男人穿著簡易胴丸拿著長槍衝在前面,老人婦女和孩子高喊著口號舉起鋤頭耙子,破刀爛槍義無反顧的跟著撲城。
這些人都是宗教瘋子,殺起人來不最兇狠的屠夫還可怕,死起來也是毫不畏懼,因為他們迷信死後可以昇天享受極樂,所以畿內五山南都北嶺將其斥之為妖邪,所以比睿山延歷寺對一向宗格外的排斥。
一揆軍的組織並不嚴密,三十、五十聚集在一起行進的大有人在,只有在撲城的時候他們才會擠成沙丁魚一窩蜂的衝鋒,衝在最前面的一揆軍舉起從戰場上撿來的破爛丸木弓朝水尾山城射箭,所謂的箭矢就是削尖的樹枝,還沒飛出十米遠就落下來,對城內的守軍毫無壓力。
城上的守軍可不會給他們客氣,隸屬於吉良新軍的武士舉起重藤弓對城下的一揆軍還以顏色,撲城第一波成為名副其實的獨角戲,一向一揆軍頂著暴風驟雨似地箭矢向城頭攀爬,撲城最慘烈的一招就是蟻附爬城。
見城下的一揆軍開始爬城,城頭的弓箭兵都玩增加兩倍,射下來的箭雨劈頭蓋臉的落下,一個小小的女孩被城頭潑灑下來的流矢射中,一聲不吭的歪倒在地,他的爹媽只是漠然的看了一眼念幾句佛號就投入到滾滾洪流中,死掉的小女孩沒過一會兒就被瘋狂的信眾踩人肉泥。
也不知道那麼丁點的孩子去撲城做什麼,或許是她那狠心的父母想帶著孩子一起昇天享樂,對於一向一揆軍來說,這種小孩子連消耗品都算不上,統計兵員數字裡直接忽略十二歲以下的兒童,他們頂多算個附送的添頭。
以松倉城為核心的城砦群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所有城都建在各座山頭的山頂附近,這種型別的城砦防禦網就與信濃的砥石城、上野箕輪城是差不多一回事,經過切削的山坡陡峭如劍,堅固的石塀城牆和箭櫓成為最佳的火力輸出點。
一向一揆軍連攻三天,狹小的空間不易施展陣形,在最大程度削弱一向一揆的數量優勢,水尾山城、升形山城、赤坂砦兇猛的火力打退一次次進攻,一向一揆軍似乎有意識的把手無寸鐵的老弱婦孺排在最前面撲城,場面之血腥讓人色變。
這些老百姓既無武器也無鎧甲,衝到城下就是人疊人的死命往上爬,老人被一腳踩下去成為婦人的墊腳石,接著那婦人又被另一個老人踩倒,城頭沒爬上去就有人為此付出生命,很快城下的幾道堀切裡堆滿一揆信眾的屍體,他們就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次次被打退又一次次折回來繼續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