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舉個例子吧,這就叫做公平或者一視同仁。你修佛,他修道,他習文,我讀書,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上天給每個人的選擇和機會都是平等的,這就是天地不仁,他不會因為喜歡你,讓你生下來就高人一等,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我們今天之所以有地位的高低,那是因為我們個人的奮鬥,或者祖輩的福廕,天地初開之時,萬事萬物都是平等的。”
“你可以埋怨命運的不公,但是你要明白,天地給你的時間都是相同的,在有限的生命中,你可以做無限的事,有的人流芳百世,有的人遺臭萬年,這都是你自己的選擇,而年輕就是你最大的資本,未來就是你選擇的空間。”
“聖人正因為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他們才會飛昇而去。他們不干預人間的紛亂,痛苦也好,憂傷也罷,因為他們明白既有其因,必有其果,既有其生,必有其死,這就是所謂的一陰一陽謂之道。”
靜,整個現場格外的安靜,所有人靜靜地聆聽思索著塞北書生的話。
一根繡花針落地可聞。
塞北書生清朗的聲音,彷彿有著無窮的魔力,透露出某種濃濃的道義。
“原來是這樣!”
釋信和林修緣頓時豁然開朗,在他們眼前,彷彿展現了一條新的康莊大道,他們隱隱之間像是突然抓住了什麼,又好像什麼也沒得到,恍惚之間,看向塞北書生的眼神突然變了。
塞北書生淡淡地掃了一眼,趁熱打鐵地吟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洋洋灑灑,如汪洋自恣,玄之又玄,似眾妙法門。
當年,老子出函谷關,留下這五千字真言,逍遙而去,卻影響了炎黃子孫數千年,塞北書生把這部《道德經》傳播到這個世界,更是讓這幫井底之蛙,驚為天人。
大道至簡。
“古語有云,朝聞道,夕可死。先生大才,真是聽君一席話,勝我苦修數十載。”
林修緣站了起來,衝著塞北書生深深地鞠了一躬,這一躬,全心全意,發自真誠,滿含深深地歉意,更多的是聞道的欣喜。
塞北書生這五千字真言,他所明的不過十之一二,與自己昔日所悟的道,互相印證,以前苦苦思索而不可得的東西,突然茅塞頓開。
“師傅,我懂了,我終於知道你讓我下山的原因了。”
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
塞北書生不愧是天之驕子,市之大隱。
“先生,請再受我一拜。”說完,林修緣再次深深地拜了下去。
塞北書生坦然地接受了這一拜。道法自然,達者為師!
如果說,林修緣的尊敬是發自內心的,那麼釋信還有一些不甘心。
“施主,如此說來,道便是世界的本源?那麼道又是什麼,如果道凌駕於一切,那麼要這滿天神佛又有何用?”
塞北書生笑而不語,靜靜地從一旁拿起一盞茶杯,倒滿了茶水,他沒有停,繼續傾倒,直到茶水溢了出來,蔓延到自己腳下。
他看了看眾人疑惑不解的目光,解釋道:
“水滿而溢,大師的杯子太滿了,便再也裝不下道了。一個杯子,裝了水,他就不能再裝茶,裝了茶,就不能再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