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季心裡清楚,僅憑他一個人讓一個文明在極短的時間內跨越幾百年的長度,過於驚世駭俗。
所以他在很早以前就做了準備,弄到了西方巴格達智慧館的學問做偽裝。
有巴格達智慧館的學問做偽裝,寇季可以大膽的將自己知道的一些學問種子混入其中,等待有興趣的人去發現,或者培養有天賦的人去發現。
借別人之手,培養那些種子生根發芽,逐漸成長。
寇天賜如今心心念唸的惦記著鐵船的鍛造之法,並且願意去白石樓裡翻書,去尋找那些學問種子,就是明證。
以後會有許多有志之士在白石樓裡發現學問的種子。
白石樓裡的學問種子註定會面世,也註定會被髮揚光大。
一切都在寇季的掌控之中,寇季可以放心大膽的當鹹魚。
只不過,寇季的鹹魚沒當多久,就有人找上門了。
一群老態龍鍾,走路都顫顫巍巍的老頭子。
他們是被轎子抬到慶國的,一頂頂十六人抬的轎子,碩大無比,坐在裡面不受任何顛簸,也不會被冷風吹倒。
雖然大宋已經推行了不以人為畜的規矩好久了。
但是規矩用不到他們身上。
一則是他們的年齡已經到了無視規矩的地步。
二是坐轎子是大宋皇帝陛下趙禎給他們的恩典。
三是有孝道做保護,誰也不好在此事上指摘什麼。
他們之所以能得到趙禎如此恩典,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大儒!
他們這些大儒,還不是民間那種隱世大儒。
他們是身居功德的天聖館大儒。
他們之所以奔赴慶國,是因為他們知道了寇準在做一件大事。
他們知道寇準在制定新的歷法,一個通行於全天下的歷法。
他們知道寇準在編撰史冊,一個囊括了已知的所有文明的發展史。
大宋的其他人或許不明白寇準這麼做的意義。
但是他們都明白。
他們都接觸過西方的學問,知道西方擁有多個繁榮的文明。
他們清楚,寇準看似在制定新的歷法,實則上是在制定一個規矩。
一個以華夏文化為主導的規矩。
只要新的歷法制定出來,並且被更多的文明認可。
那曆法上的一切,就將由華夏主導。
只要新的歷法被更多的文明認可,那用曆法的人,就不得不瞭解一下,那個奠定了公元1年基礎的帝王,究竟是何等模樣。
那些用曆法的人,會不自覺的向華夏文化靠攏,學習華夏文化。
文化入侵的概念,在他們腦海裡的還很模糊。
但是文化入侵的事情,他們都做過。
文化入侵帶來的好處,不言而喻。
而寇準在制定了新的歷法之餘,還在編撰世界史冊。
毫無疑問,世界史冊必然也是以華夏為主導。
一旦第一冊世界史冊以華夏為主導,推廣出去,那世界文化中心,便是華夏。
只要華夏在文化上一直保持著領先的高度,那麼華夏處在世界文化中心的地位就很難被動搖。
更重要的是,只要後世的子孫後輩爭氣,能讓寇準編撰出的世界史冊成為世界各地的主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