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知白覺得寇季悟出的道理過於極端,過於粗暴。
寇季看到了張知白皺眉,就知道了張知白的心思,但是並沒有多做解釋。
寇季笑著對張知白道:“旨意我看在您的面子上收下了,其他的您就不需要多說了。臨橫府距離韓地說遠不遠,說近也不近。
您老平日裡想找我聊兩句的話,就派人打個招呼,我會派人來接您。”
說完此話,寇季不等張知白繼續開口,起身拱手道:“告辭……”
“等等……”
張知白出聲阻攔,顫顫巍巍的從袖口又取出了一份聖旨。
寇季看到張知白手裡的第二份聖旨,略微愣了一下。
張知白嘆了一口氣,“狄青的……”
寇季示意狄青拿過了聖旨,展開一看,上面寫著冊封狄青為北海郡王,並且將韋室以北三百里地封給了狄青做封土。
韋室以北,並不是大宋的疆土。
趙禎算是在慷他人之慨,但並沒有人覺得他的做法不對。
以大宋如今的強橫,大宋以外的疆土,任取任奪。
以前的大宋對外喜歡講道理,現在的大宋對外喜歡將拳頭。
然而大宋周遭,沒有一個比大宋拳頭大的。
所以大宋周遭的一切,由大宋自己說了算。
所以趙禎將別人的疆土拿來封賞自己的功臣,並沒有人覺得不妥。
狄青見寇季並沒有拒絕趙禎的封賞,他便也沒有拒絕。
領受了聖旨,一行人辭別了張知白,再次踏上了行程。
從臨橫府到遼陽府,行了足足十日。
一路上看到了不少大宋百姓領著罪囚勞作。
場面十分和諧。
昔日被戰火燒成了一團焦土的臨橫府府城,如今成了遼地最大的教化之城。
臨橫府內的遼國皇宮,已經變成了大宋行宮。
臨橫府內的遼國太學,成了臨橫國學點基地。
短短數年,臨橫府就恢復了一些文氣,街頭巷尾都有讀書人的身影盤桓。
售書的書鋪,更是多達三十二家。
相信不久以後,臨橫府內的讀書人會更多。
出了臨橫府,就是一望無際的平原。
平原上栽種著無數的數目和莊稼,一眼望不到頭。
寇季上次班師回朝的時候,平原上的田地裡只有零零散散些虛人,經過了幾次遷移,平原上的人口充實了不少。
田間地頭、樹林、河畔,都有人影在勞作。
只要大宋能將現在在遼地推行的政令一直維持下去,相信再過些年,遼地就會徹底的融入大宋,成為大宋的一份子。
到了遼陽府,寇季一行歇息了一番。
遼陽府如今也繁華了不少,沒有了昔日的刀兵林立的場面,多了許多商人。
在遼陽府東邊的鴨綠江邊上,有一座巨大的邊市。
溝通著大宋和韓地的貨物。
許多大宋商人都跑到了遼陽府的邊市上‘淘金’。
遼陽府以北,以及韓地的一些特產,都是商人們最喜歡的貨物。
此外,佔據著韓地的寇氏是大宋有名的大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