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夷簡總算是明白了寇季要做什麼。
準確的說明白了趙禎要做什麼。
改制!
而且還不是小改,而是大改!
唯有如此,趙禎才會不惜一切代價的推寇季上位。
因為寇季的想法和趙禎是一樣。
有寇季從旁幫襯,趙禎做起事情,一定會事半功倍。
想明白了此事以後,呂夷簡心裡就不那麼痛了。
因為他清楚,離開朝堂上的恐怕不止他一個人。
隨後還會有源源不斷的人離開朝堂。
因為改制代表著以舊換新,舊的東西,自然要被新的東西取代。
其中就包括一些守舊的官員。
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是一句空話。
不同的皇帝,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施政方式。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需要不同的臣子幫忙。
趙禎只不過將朝臣們更替的時間往後推了一段而已。
如今到時間了,一些人自然該離開了。
一些人也該上位了。
呂夷簡一臉苦澀的盯著寇季,“我總算明白你祖父為什麼走的那麼幹脆了。”
寇準作為一個時代的重臣,眼看著自己治理出的江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己卻沒辦法應對這些變化,也看不到這些變化的終點在哪兒,能感受到的就只有孤獨和淒涼。
他不願意面對這些孤獨和淒涼,所以他毅然決然的離開了汴京城,前往了韓地。
只有那百廢待興的韓地,才能讓寇準看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寇季沒有言語,因為呂夷簡說的沒錯。
寇準之所以那麼幹脆的離開汴京城,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我不會輕易認輸的,所以你別想偷懶,一旦讓我看到了起復的可能,我一定不會客氣……”
呂夷簡丟下了此話,沒等寇季言語,彎著腰獨自離開了垂拱殿,背影看著有些蕭瑟。
呂氏三兄弟趕忙追了出去。
寇季往著呂夷簡的背影,高喊了一句,“君子之爭嗎?我應下了。”
寇季並沒有因為呂夷簡的威脅心生不滿,他反而有些欣喜。
泱泱大國的朝堂之爭,就應該是這般。
堂堂正正,君子之爭。
這是一種良性的競爭。
若是能一直保持下去,大宋何愁不興?
寇季和呂夷簡二人的對話,一些人聽明白了,一些人仍在懵懂之中。
但寇季和呂夷簡當著滿朝文武的面,並沒有起爭執,反光明正大的定下了君子之爭。
一些人心裡還是很欣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