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淡然一笑,就當沒聽到寇季的話。
寇季十分大方的道:“只要能讓我大宋變強,擔上一個厚顏無恥的名聲又如何?總歸是我們得益,而不是別人得益。”
范仲淹讚歎道:“先生高義……”
寇季擺手道:“行了,你就別奉承我了。你只需要如實將我的意思轉達給蘇洵就行。順便也告訴其他人,放手去做,有什麼問題找我。
我一定會想辦法幫他們,為他們開啟方便之門,讓他們放手施為。”
范仲淹拱手道:“學生一定如是轉達。”
說完這話,范仲淹又道:“可先生您不出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學生等人心裡都沒底。”
寇季瞥了范仲淹一眼,沒好氣的道:“你們是覺得我現在清閒是吧?有人在幫你先生我做馬前卒,我現在樂的清淨,你們居然盼著我去接替馬前卒?”
“馬前卒?”
范仲淹一愣,思量著道:“現在呂相在做的事情,就是先生要做的?”
寇季點頭道:“不錯,如今我大宋諸多戰事皆以結束,哪裡用的了那麼多兵馬?即便是為遼地招募坐鎮的地方兵,也要不了兩百萬人。
之所以募兵兩百萬,就是為了向遼地遷移百姓。
若是朝廷下發文書直接遷移百姓的話,恐怕各地的豪門大戶,乃至地方官府都會反對。
可若是以募兵的名義先將一部分百姓遷移過去,給他們墳地,讓他們得到好處,看到好處。
再借著他們將家人遷移過去。
那麼遼地的人口立馬會得到充實。
遼地的田畝也不會再荒廢下去。
遼地會快速蓬勃的發展起來,也會盡快的融入到我大宋。”
范仲淹聽到此話,眼前一亮,“兩百萬精壯在遼地安家落戶的話,少說也能吸引六百萬人過去。
再加上此前遷移的宋人,以及隨後有可能遷移過去的將士們的家屬,遼地的宋人很有可能會達到千萬?
如此一來,遼地的宋人和罪籍就達到了一個持平狀態。
這對蘇洵他們管束遼地、消化遼地,幫助十分大。
對我大宋消化遼地,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若是依照老的方式消化遼地的話,恐怕得數十年。
可若是遷移一大部分百姓過去,時間會縮短好多倍。
先生此舉確實厲害。”
寇季笑著搖頭道:“你只看到了厲害的地方,卻沒看到不利的地方。近一千萬人遷出,各地勢必會出現一些蕭條,百行百業都會進入到短暫的寒冬。
而在遷移百姓前後,地方上的豪門大戶都會鬧事。
光是將他們鬧出的事端一一解決下來,就得耗費不少時間。
而我大宋要扛過這一次百行百業的寒冬,恐怕也需要四五年時間。
而這四五年,就是最考驗你我的時候。
扛住了,萬事大吉。
扛不住,就會被豪門大戶撕得粉碎。”
范仲淹正色道:“學生已經決定的傾其所有,自然不會害怕什麼。”
寇季點頭笑道:“有這個想法很好。隨後官家要交給你的差事,就跟性命掛鉤。你若是幹好了,大功一件。
若是幹不好了,必然會身死道消。”
“何事?”
范仲淹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