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曾聽到了寇季的說法有些頭疼,他盯著寇季埋怨道:“能不能不要總是想著動用兵馬,兵馬是解決不了所有問題的。”
寇季笑著道:“你很認可自己的說法?”
王曾幾乎毫不猶豫的點頭。
他覺得自己有必要糾正一下寇季動不動就想動粗的錯誤念頭。
寇季見王曾點頭,繼續笑著問道:“你可讀史?”
王曾翻了個白眼。
看不起誰呢?
我王曾,大宋朝立國以來,一隻手都數的過來的三元魁首之一。
論治國方略,我或許不如人。
但論對諸子典籍、史冊孤本的熟悉,大宋朝一個能打的也沒有。
你祖父也不是我對手。
以前也就丁謂能在這方面跟我爭鋒,因為那傢伙過目不忘,有異於常人之能。
現在,我王曾敢認第二,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
寇季透過王曾的反應,就知道了王曾心裡的答案,他笑著道:“你既然讀史,那你就應該知道。
幾乎所有的革新,都是建立在王朝更替的基礎上的。
想要維持王朝的穩固,又想革新,幾乎是不可能成功。
即便是成功了,也只是為他人做嫁衣。
就像是隋立的科舉制,打破了世家門閥對朝中高位的壟斷。
但也因此被世家門閥所針對。
所以才有了十八路反王進京。
若是隋沒有立科舉制,你覺得進京的反王能有幾路?”
王曾皺起了眉頭,陷入到了沉默當中。
寇季見王曾不說話,就笑著道:“三五路撐死了……不可能有十八路……真正導致十八路反王出現的,就是科舉制。
科舉制的出現,打破了世家門閥對王朝的掌控。
世家門閥看到了危機,所以才群起而攻之。
最後李唐得了江山。
李唐踏著前隋的殘骸,再次推行了科舉制。
為了推行科舉制,李唐的好幾位皇帝也是出了大力的。
他們跟世家門閥鬥了幾十年,直到世家門閥的力量削弱以後,才正式的將科舉制徹底推廣了下去。
再他們徹底推廣科舉制之前。
那些個學子們想要參見科舉,可是需要名門望族,以及一些朝中官員點頭推舉才行。
李唐敗亡以後。
我大宋立國。
我大宋立國以後,也推行了科舉制。
而我大宋的學子,不需要那些名門望族點頭,也不需要朝中官員推舉,便能參加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