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文官乾巴巴一笑,“興許是山高路遠,耽誤了一些日子。”
寇季面色微微一冷,“你去鴨綠江邊上看一看高麗用隋唐將士屍骸築造起的京觀,你就不覺得高麗山高路遠了。”
文官臉上的笑容一僵。
寇季冷聲問道:“可是高麗王親自來訪?”
文官趕忙道:“正使是高麗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姜邯贊,副使是高麗鴻臚寺卿崔東浩。”
寇季臉色更冷,“連一個皇族都不派,只派了一個鴻臚寺卿。高麗王王欽這是看不起我啊。”
文官一臉尷尬的道:“聽說高麗王身染重病,許多政務都是朝中大臣在處置,處事難免有失妥當。”
寇季皺起了眉頭,盯著文官道:“你在幫高麗王分說,拿了對方什麼好處?”
文官嚇了一跳,急忙道:“下官可半點好處沒有拿。下官只是就事論事,您要是不喜歡聽,下官可以不說。”
寇季眯起了眼,“那就別說。”
文官趕忙垂下了頭。
寇季冷聲道:“帶他們來見我。”
文官趕忙答應了一聲,離開了城主府正堂。
沒過多久一個,文官帶著一群人,到了城主府正堂。
為首的是一個年齡足有八旬的老者,走起路來一晃一晃的,似乎一陣風就能吹倒。
在老者身旁,跟隨著一個三旬的中年,四方臉,留著一嘴的山羊鬍,略顯清瘦一些。
在他們身後,跟著一大幫的隨從,抬著許多箱子。
寇季隔著老遠,瞥了一眼,便知道了他們的身份。
那個老者,必然是高麗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姜邯贊,那個中年必然是高麗鴻臚寺卿崔東浩。
寇季之所以能輕易判斷出二人的身份,是因為他對姜邯贊此人有些瞭解。
此人在中年的時候,曾經在高麗的龜州,大破遼軍,被高麗人譽為民族英雄,吹的很玄乎。
千百年以後還在吹的那種。
高麗人將他當成了民族英雄,寇季卻很難高看他一眼。
因為這樣的人,大宋能湊出一個滿編營。
其中還不算種世衡、狄青這一類的大將軍。
他只不過是擊敗了遼國一次小規模進攻而已。
敷出的代價就是遼皇耶律隆緒派人不止一次去高麗報復,每次都是斬首萬餘,其中一次還將高麗給殺穿了,一直殺到了高麗都城開城。
而高麗人在史料上,對此人的戰績大吹特吹,對遼國隨後數次殺的高麗毫無還手之力,隻字不提。
寇季平靜的看著姜邯贊帶著高麗人一步一步的進入到了城主府正堂。
姜邯贊在入了正堂以後,就甩開了攙扶自己的人,一步一動的走向了寇季。
崔東浩亦是如此。
倒是他們帶的那些高麗女子,一個個用袖子遮著面孔,邁著小碎步跟隨在他們身後。
姜邯贊一行人在進了正堂以後,依照禮節對寇季一禮。
“高麗使臣姜邯贊,參見大宋樞密使。”
“高麗使臣崔東浩,參見大宋樞密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