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境內,如今誰是賊,誰是兵,很難說得清楚。
遼國的各小部族都不是什麼善良之輩。
以前在遼皇耶律隆緒壓迫下過活,如今有機會反抗,並且可以藉著反抗謀奪巨大的好處,他們自然不會錯過。
遼國內亂,關鍵是興慶府的罪囚,可核心卻是遼國各小部族的遼人。
若僅僅是興慶府的罪囚在遼國作亂的話,大宋倒是有辦法能解決,也能掌控他們的走向。
畢竟,他們在踏上戰場的時候,是有訴求的。
只要大宋能滿足他們的訴求,他們中間大部分人就會依照大宋的心思做事。
可多了遼人以後,就出現了變數。
遼人刻意藉著興慶府罪囚作亂的時機造反,在極短的時間內,造反的人數就超過了興慶府的罪囚,隱隱已經代替了興慶府的罪囚,成為了遼國內亂的核心。
他們也有訴求,只是他們的訴求,大宋滿足不了,所以以他們為核心的內亂,大宋也掌控不了。
在他們徹底攪亂了遼國以後,會不會向大宋進軍,如何向大宋進軍,誰也不知道。
大宋和遼國接壤的邊陲線長達萬里之遙。
萬里之遙的每一個點,都會成為他們南下的突破口。
遼兵南侵,有跡可循,兇徒們南侵,難以捉摸。
遼兵南侵,目的是為了挫敗大宋重兵,佔據大宋境內的軍事重地,以此為跳板,在大宋境內攻城掠地。
兇徒們南侵的話,對攻城掠地應該沒多大興趣,他們應該會更喜歡想盡辦法,突破大宋的防線,出現在大宋境內,在大宋境內燒殺搶掠一番。
所以遼兵在南侵的時候,目的會十分明確。
會出現在何處,會攻打什麼關口,都十分好判斷。
兇徒們就不同,在兇徒們眼裡,長達萬里的邊陲線,每一處都是他們的突破口。
他們可以從任意一處地方,以任意一種方式突破大宋的防線,進入到大宋後方大肆破壞。
大宋固然兵多將廣,火器犀利。
可是分派到了長達萬里的邊陲線上,優勢也就不那麼明顯了。
西涼城到雲州一線還好,只要有足夠的兵力固守長城,只要守著長城的兵力不是太孬,兇徒很難突破防線。
燕雲十六州這邊就不同。
越過了長城,進入到了燕雲十六州,沒有雄關阻擋,各處都是突破口。
大宋派遣遊騎出去絞殺,容易被兇徒們合圍。
大宋聚兵一處,兇徒們不一定會跟大宋硬碰硬。
雁門關到幽州城一線的防線,並不是鐵板一塊。
不然以往遼人南下打草谷的時候也不會那麼容易。
大宋只能派遣兵馬駐守一些關鍵的城池、軍寨、關口。
兇徒們大舉南下的話,大股的兇徒自然會跟大宋兵馬較量。
可小股的兇徒肯定會避開大宋的視線。
他們必然會避開城池、軍寨、關口,翻山越嶺進入到大宋。
兇徒們若是翻山越嶺的話,大宋根本防不住。
別說大宋手裡有火槍火炮了,就算是有二戰時期某國王牌部隊全套先進的軍備,外加飛機相助,也不一定攔得住。(別問為什麼,非要問的話,推薦看近代中國史。)
兇徒們若是翻山越嶺出現在大宋腹地,那邊陲的大宋兵馬就不得不回援。
邊陲的兵馬一旦回援,邊陲上的大股兇徒就有了喘息的時間,也有了再此向大宋逼近的機會。
“遼國境內的遼人,現在是人是鬼,根本分不清楚。一旦遼國被啃乾淨,有多少人南下,誰也說不準。所以我們必須拿下長城,唯有如此才能將兇徒們擋在我大宋國門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