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季送到安南軍手裡的,有大量的皮甲、布甲,還有少量的鐵甲。
安南軍有了鐵甲,攻勢就變得更加迅猛。
安南軍甲堅、大食人兵勇。
雙方一起攻打交趾,不足半載,交趾半個國土淪喪。
交趾郡王為此愁白了頭。
就在此時,一位海商找上了他,告訴他,可以提供給他堅硬的鐵甲,但是價錢比較高。
交趾郡王想都沒想,就答應了跟海商交易。
眼看就要亡國了,他哪還有心思守著那些錢財。
他不僅將交趾國庫裡的錢財交易給了海商,還橫徵暴斂了一些錢財,交易給了海商。
海商為他提供了足足五萬套鐵甲。
有了五萬套鐵甲,交趾郡王立馬裝備起了一支五萬人的鐵甲軍。
鐵甲軍加入到了戰場以後,稍微扭轉了一下交趾的頹勢。
交趾郡王總算有了抗衡安南軍和大食人的力量。
三方在交趾的疆土上,連番大戰。
交趾的百姓,山林裡的小部族的人,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減少。
交趾隨處可見皚皚白骨。
交趾三方大戰打的如火如荼。
大理境內。
種世衡在狄青率領的五萬兵馬到了以後,也展開了對交趾的攻勢。
十萬兵馬,兵分三路,對大理展開了進攻。
朱能率領了兩萬兵馬,沿著東川府南下,去攻打東川府以南的大理疆土。
種世衡率領五萬兵馬於建昌府和會川府交界處,跟高智升展開了大戰。
狄青率領著三萬兵馬,出建昌府,西侵入了大理的善巨郡。
狄青兵出建昌府,連戰連捷,短短半個月,佔據了半個善巨郡。
直到大理派遣了重兵擋在他面前以後,他才停下了進攻的腳步。
朱能率兵南下以後,也先後拿下了大理在南方的一府一郡,隨後也被大理的重兵絆住了腳。
就在西、南雙方都進入到了困境當中的時候。
在建昌府和會川府交界處跟高智升對持了一個月的種世衡,突然發動了奇襲,破了高智升十萬大軍。
高智升被迫率領著殘軍後撤。
種世衡率領著兵馬一路盛勝追擊,先後攻破了兩府之地,殺到了大理都城所在的府外。
大理都城岌岌可危。
大理郡王驚恐之餘,準備調遣西、南兩邊的重兵回援。
卻被高智升給制止了。
高智升提議大理郡王退守騰衝府,藉著高黎貢山和瀾滄江兩處天塹抵禦宋兵。
同時守住騰衝府、永昌府和景曨三地。
騰衝府、永昌府和景曨三地,是大理最大的三府。
三府加起來相當於半個大理。
只要此三地不失,大理還能東山再起,反攻大宋。
然而,退守騰衝府,藉助高黎貢山和瀾滄江兩處天塹的話,大理就要放棄還在手裡握著的最寧府、秀山郡、威楚府等地。
大理郡王根本不甘心放棄這些地方,否決了高智升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