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季並沒有詳細的跟種世衡和朱能解釋其中的門道,他只需要種世衡和朱能二人明白隱藏錢財流入到大宋的重要性就行。
在交代了二人此事以後。
寇季陪著二人吃了一些送行的酒,然後眼看著他們上了馬,一路往大理的方向揚長而去。
寇季在他們走了以後,坐上了馬車,悄然回了寇府別院。
……
對於大宋大部分人而言,要全面推行蒙學,在不動用國庫錢財的情況下,只能憑藉著搶劫來維持。
但對寇季而言,卻並非如此。
寇季有很多辦法能幫大宋弄來足夠的錢財全面推行蒙學。
比如透過一字交子鋪,加印交子,或者超印交子。
又比如透過捐贈。
整一堆有名無實的名頭,號召天下所有商人捐贈,一定能撈來一大筆。
粗暴一點,還可以在稅上做手腳。
總而言之,辦法有很多。
但無論是那個辦法,都有一定的弊端。
比如超發交子。
固然能短暫的斂來鉅萬萬的錢財,可弊端也十分大。
超發的交子過多的話,交子的信譽會大大降低。
有可能會跟明朝的寶鈔一個下場,失去信譽,被徹底拋用。
而隨之迎來的就是擠兌狂潮。
朝廷沒有足夠的錢財應對的話,最終就會引起民變。
更重要的是,在這個一人為主的時代,掌權者若是嚐到了超發交子的甜頭,一定會瘋狂的濫發交子。
交子很有可能就會成為亡國的一大弊端。
捐贈也有捐贈的弊端。
達官貴人們捐贈一兩次錢財還行,讓他們長久的捐贈錢財,他們絕對不答應。所以錢財捐贈的主力就是富商大賈,富商大賈逐利,朝廷想要他們長久的捐錢,勢必要在其他方面開口子。一旦開了口子,商人們就有無數的辦法將口子撕的更大。此舉對朝廷絕對有害無益。更重要的是,在捐錢的過程中容易催生出貪腐。
其他的辦法,也就其他辦法的弊端。
真正完美的辦法,寇季和趙禎倒是商量出了一個。
那就是在推行蒙學的事情穩定以後,繼而推行縣學、府學。
蒙學免費、縣學收費、府學亦是如此。
用縣學和府學的錢財,貼補蒙學。
從而達成一個迴圈。
為了確保各傢俬塾不破壞這個迴圈。
往後的科舉考試中,會將學籍納入到其中。
那些家中有私學的,或者是民間學館出來的學生,想要參加科舉,必須入縣學、府學。
民間的私塾會因此大大的減少、民間學館也會如此。
送到他們手裡的錢財,會因此流入到朝廷手中。
地方的那些飽學詩書的先生,想要混口飯吃,也必須進入到朝廷的學府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