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曾話音落地。
一些官員們頓時抱起了朝笏,雙手捅進了袖子裡,意興索然。
歷來,汴京城水患,對朝廷、對百姓們而言,是一場災難。
可對官員們、富商大賈們而言,卻是一場饕餮盛宴。
在洪水散盡以後,他們能以極低的價格,或者一紙輕飄飄的文書,就能達到兼併土地的目的,從而讓自己家中的田產,以倍數擴充。
如今王曾一句話,絕了他們發災難財的心思,他們自然沒心情在垂拱殿裡待下去。
但是,他們不願意待,也得待著。
朝廷對處理流民問題沒有下定論以前,誰也不能離開垂拱殿。
滿朝文武在李迪、王曾二人的數落下,變成了啞巴,閉口不言。
有人為流民的問題,愁的直皺眉頭;有人卻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
寇季再次上前一步,奏請道:“幫流民們營造屋舍,不需要朝廷動用分毫錢財。只需要朝廷劃撥一塊地方,給一些活命的糧食就行。”
寇季說到這裡,故意頓了一下。
等到有人要開口譏諷的時候,他又道:“朝廷若是覺得麻煩,此次流民的安置問題,我工部可以一力承擔。”
“呵……”
寇準眉頭緊皺著,剛要訓斥寇季不知深淺,卻被李諮搶先一步開口。
李諮譏笑了一聲,朗聲道:“工部既然願意搶下這個差事,我三司一定鼎力支援。”
王欽若笑眯眯的道:“我吏部也一定鼎力支援。”
禮部尚書淡然道:“禮部附議……”
李諮、王欽若、禮部尚書三人,可不是好心的出口幫寇季,他們支援寇季,存粹是為了看寇季笑話。
城外的流民有多少數目,暫時還沒統計出來。
眼下洪水才退,許多田地、房屋被淹沒的百姓,還在洪水沖刷過去的泥地裡哀嚎,還沒有一股腦的湧到汴京城。
但根據此次洪水的規模,朝中一些經歷過洪水的官員,大致也能推算出流民的數量。
李諮、王欽若、禮部尚書三人心裡,大概都有一個估值。
他們三個人私底下議論過,此次流民湧入汴京城,數量過於龐大,不是三司一個衙門就能解決的,需要戶部、刑部、開封府三個衙門配合,才能勉強的控制流民。
稍有不慎,引發了瘟疫,或者流民暴動,還會因此惹上麻煩。
朝廷要殺人安民心的話,難保不會拿他們開刀。
畢竟,朝廷的大權在寇準三人手裡握著,而寇準三人看他們不順眼。
要是能趁機弄死他們,寇準三人絕對不會手軟。
因此,三人經過了討論,都不想插手這個麻煩。
準備把這樁麻煩推給開封府、戶部、內庭。
若是內庭在處理流民的問題上出了差錯。
他們也能借此給寇準使絆子,削減寇準在朝野上下的威信。
只是他們沒料到,寇季會跳出來,擾亂他們的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