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們入了垂拱殿。
上朝的時辰一到,陳琳宣了一聲‘上朝’。
百官們紛紛躬身,恭迎趙禎、寇準二人。
待到二人坐定以後,百官們開始施禮。
在趙禎一句‘平身’中,百官們直起身站定。
陳琳又宣了一聲‘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百官們開始奏事。
並沒有人開口彈劾寇季。
大朝會也就大朝會的規矩,最先奏請的,必須是朝野上下最近要的事情,彈劾人的事情,必須挪到最後。
若是有人在奏請緊要事情之前,出聲彈劾人,寇準一定會讓殿前衛把人架出去。
甭管他有理沒理,不守規矩就是大錯,罷官去職是難免的。
而且還是沒人敢幫忙求情的人。
大朝會開始後。
首先開口的是向敏中的四子向傳師,他代替向敏中,遞上了請求乞骸骨的奏本。
之所以是向敏中的四子向傳師遞上奏請,而不是向敏中的長子向傳正。
那是因為向傳正沒有資格進垂拱殿。
向家五子當中,有資格進垂拱殿的,只有向敏中的四子向傳師和五子向傳範。
向傳師遞上了奏本,趙禎當庭駁回。
向傳師再三奏請,甚至當庭痛哭流涕,乞求朝廷能准許向敏中頤養天年。
趙禎才依依不捨的准許的向敏中辭仕。
並且當庭取了向敏中參知政事的職位,加封其為太尉。
同時升遷了向家五子,以及向敏中女婿皇甫泌的官職。
此外,還萌補了向敏中的兩個孫兒入仕。
而作為向敏中的孫女婿,寇季也進了一級。
晉升為從四品權吏曹侍郎。
雖說官位上升了,但是寇季的職權其實沒有多大變動。
依舊是吏部第二人。
寇季升官的途徑,原本被寇準、李迪、王曾等人壓著,怕他升的太快,到了升無可升的地步。
可如今向敏中以他的仕途,換取親眷的仕途,他們壓也壓不住。
只能任由寇季升官。
透過這一系列的晉升,不難看出,向敏中在朝期間,他的兒子們沒有晉升,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他的原因。
向敏中也看出了這個原因,所以才會屢屢請辭。
趙禎施恩過後,向傳師、向傳範、寇季三人,代表向府內其他被晉升的人,一起謝過了趙禎隆恩。
隨後,便是參知政事人選的議論。
由於向敏中在辭仕的時候,推舉了李迪出任參知政事。
所以不需要庭推,朝廷直接採納了他的推舉,任命李迪再次出任參知政事。
李迪遷任為參知政事,同時仍舊兼任戶部尚書。
在沒找到合適的人選前,他會穩穩當當的坐在戶部尚書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