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秦境內發現的金銀數量雖然很多,但卻並不能夠作為一個龐大帝國經濟體系的支撐。
因此不能貿然的將這些東西放出去。
所以,要等到有大量銀礦發現了之後,才可以施行經濟政策。
而如今從扶桑開採的銀礦,就滿足了這個要求。
等到這些銀礦一到,就可以開始逐漸的鍛造銅幣、銀幣了。
陳珂微微點頭。
在他的設想中,從扶桑來的銀礦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然後開始實行他的經濟體系計劃。
政治、經濟、文化。
任何一個時期,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地方。
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粗略的劃分為這三個種類。
尤其是在這個落後的古代。
他已經將蓬來洲本地的政治架構給改變了,稍微的修正了一下,變成了一個可以繼續新增、可以繼續發展的機構。
地方行政機構的架構清晰了之後,就可以著手與另外一個方面了。
經濟。
在古代,經濟分為農業、手工業兩個方面,但其實制約著整個經濟生態的,還有另外一個最基礎的東西。
「貨幣」
沒有貨幣,如何發展經濟?
貨幣就像是經濟的骨髓一樣,就像是人不能夠沒有血液一樣,經濟不能夠沒有貨幣。
貨幣是經濟的具體載體。
想要改革發展經濟,就必須是先提高生產力,想要提高生產力,就必須是先改革貨幣。
唯有一個清晰明瞭的貨幣政策、一個可以激勵眾多工匠的政策在,才能夠激勵他們做出改變、做出發明。
就像是驢面前吊著的那根胡蘿蔔一樣。
人之一生所謂何事?
錢、權。
這是構成人活著的最基礎的兩樣東西,哪怕是你說你活著是為了理想,但你的理想沒有金錢能夠實現麼?
沒有權力能夠實現麼?
你說你的理想是當一個科學家,那沒有錢你能夠做研究麼?
沒有權力你能夠安心的研究麼?
只是,現在擺放在陳珂面前的,還有另外一個事情。
想要鍛造錢幣,就必須是有技術,
現在的技術達不到那個水平,讓錢幣光滑平整而又漂亮。
而一個十分醜陋的錢幣,是不能夠體現出來大秦的國威的。
這一款銅幣,短時間內是不可能淘汰掉的。
按照陳珂的計劃,銅幣這個最基礎的貨幣單位,至少要存在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