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處位於天魚王朝京畿之地的縣城,無城牆,有條河流穿城而過,他們入了城,見一青磚高臺,既是當地的水務衙署,又是戲臺,下邊有孔洞作為通行的道路,今日正逢廟會,搭建綵棚,人頭攢動,再次聚集。由衙署僱傭數十剽捷精悍男子,做那筋斗跳索,翻桌爬竿,噴酒吐火,獻技娛神。也有數十健壯女子或穿麻衣戴面具,假扮那牛頭馬面,或濃妝重彩塗抹脂粉穿綵衣,裝束成夜叉羅剎,一座戲臺隨之更換道具,擺出刀山劍樹,磨鋸油鍋,宛如一幅地獄變相圖。有兩人斜挎包裹,手腳靈巧,爬上兩根竹竿頂部掛起兩長串白紙燈籠,再驀的往臺下拋撒紙錢,霎時間散若飛雪。戲臺外的看客們,內心惴惴,面如鬼色,既不敢多看,也不捨得離去,幾個膽小的孩子已經縮到爹孃懷中,大哭起來。虧得是豔陽高照的白日,若是大晚上的,便是青壯估計也要不敢走夜路。
熱熱鬧鬧的,謝狗看得入迷。
有那浪蕩子想要揩油一位年輕婦人,被謝狗伸手擠開人群,一腳踹中那男子的膝蓋窩,後者當場跪地不起,少婦聽聞動靜,轉頭一看,卻見男子在那邊拜年似的,再看不遠處站著個雙手叉腰的貂帽少女,婦人掩嘴嬌笑起來,笑顏如花。再瞧見稍遠處的青衫中年和白袍青年,她便斂了斂笑意,羞赧轉頭,繼續看戲,心中卻想著是縣城哪戶人家的俊哥兒,是跟那位長輩一起趕集嗎?
齊廷濟的注意力只在戲臺,竹竿上懸著兩杆黑底金字的幡子,是一
副文字內容很長的對聯。
幽明間隨便裝神弄鬼,且看善善惡惡如影隨形答響因果,到底來誰人能逃?此生便是成佛作祖道場!
晝夜裡只管聰明算盡,需知生生死死改姓換名變幻容貌,下場去此心還在!吾輩豈能稀裡糊塗欠債?
齊廷濟輕聲說道:「真是以戲說法。」
在劍氣長城不可能有這類場景,等到了浩然天下,齊廷濟就立即趕去了戰況慘烈的金甲洲,戰事落幕,便去往南婆娑洲開創龍象劍宗,這些年一直在山上奔波,他還真沒有怎麼接觸市井風味。
戲臺散場,臺下很快散去,一個挺著個將軍肚的水務衙署官員,見沒有鬧出任何亂子,便帶著一幫胥吏打道回府。臺上一位先前爬竿撒錢的健壯青年,和一位頭戴儺戲面具的女子,沒有跟同伴們挪步離開,而是等了片刻,再竊竊私語一番,他們一起跳下高臺,來到陳平安他們身邊,陳平安笑道:「木茂兄,這是鬧哪出?」
正是天魚王朝的第二任護國真人,楊木茂,道號「無涯」。
至於首任已經被他用兩個道理打發掉了。一個,他用金丹境與之鬥法,贏了對方。第二個,他其實是玉璞境。那位元嬰境老神仙輸得心服口服,便卸了官身,改換頭面,秘密轉為擔任「無涯」真人府上的管事。
楊木茂笑道:「閒來無事,就來這邊體察民間疾苦,既然是體察不是視察,總要做點實在的。如何聚攏人氣,花了好些心思的,比如這登臺演戲,前前後後得忙活個把時辰呢,卻不收百姓一文錢。」
陳平安點點頭。
「好人兄,這位是我們天魚王朝的公主殿下,姓丁名嶸,絕不嬌氣,山珍海味吃得舒坦,窩窩頭也吃得津津有味,千日工的拔步床睡得,廟裡隨便打地鋪也睡得。」
楊木茂笑著介紹道:「公主殿下,隆重介紹一下,這位就是我經常與你提起的好人兄!」
丁嶸神色古怪,抱拳致意,一時間都不知如何稱呼對方才算妥帖,只得說一句久聞大名。
她與楊真人十分投緣,經常聽他說起家鄉北俱蘆洲那邊的一場「不打不相識」,說他與那位年輕有為的好人兄,誤會叢生,變敵為友,一起闖蕩那座名副其實的鬼蜮谷,終於變成患難與共的兄弟,論謀略,旗鼓相當,論修為,毫釐之差,論相貌,自己穩勝。
陳平安笑著抱拳還禮,「見過公主殿下。」
謝狗點點頭,對這婆娘比較順眼,英姿颯爽,身材健碩,腚雖大胸卻平,一看就是個精通武藝的練家子。
楊木茂忍不住問道:「好人兄,我那位大恩人,小陌先生呢,怎麼沒有一起來這邊?」
貂帽少女點點頭,這廝挺上道的。
陳平安笑道:「他在閉關。」
楊木茂以心聲試探性說道:「先前我瞧見那條劍光一閃而過,總覺有幾分眼熟,莫非?」
陳平安點頭道:「是小陌破境了。」
楊木茂從袖中摸出一把玉骨折扇,感嘆不已,以摺扇敲打手心,「真是應了那句老話,好人有好報!」
謝狗嘖嘖稱奇,小小元嬰境,這麼會聊天?位不配德啊。
楊木茂與那首任護國真人謊稱自己是玉璞,自然是他行走江湖的一貫伎倆,以金丹境問道成功,倒是真事,總之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猜中算你贏。
上次在飛昇城,他跟崔東山擺地攤,以物易物,互換了一些法寶。
如果說三十年前的元嬰境,可以在寶瓶洲橫著走。
那麼如今的五彩天下,元嬰境就可以在整座天下橫著走了。
當然,若是橫著走的,不小心碰到了那一小撮上五境橫著走的,要麼豎著走,要麼趴窩。
這位在鬼蜮谷和飛昇城都以黑衣書生形象示人的楊木茂,如今仍是元嬰境瓶頸,大道根腳,是大源王朝崇玄署小天君楊凝性斬三尸而出,他與「兄長」楊凝真一起晃盪來了五彩天下,之前在飛昇城遇見陳平安一行人,小陌在他身上瞧見了一條牽涉青冥天下的紫金道氣,在遠古歲月裡,這種異象被譽為「一線天」,後世望氣一道,發軔於此。
小陌當時幫他斬斷了這條線,恢復了自由身。
作為報答,楊木茂承諾只要擔任了某個王朝的護國真人,就會為飛昇城送去五十萬人口。
如今天魚王朝,不但允許而且鼓勵百姓編族譜,在各地建造宗祠,同時大肆山水封正,只要地方上立起一座Yin祠,朝廷官員就會立即趕到。而天魚王朝的開國皇帝,便是那位身披大霜甲的扶搖洲男子,丁鼎。既是舊王朝的末代君主,也是新王朝的開國皇帝,他力排眾議,堅持不用舊國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