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以三本次郎的脾性,以他對三本次郎的瞭解,他最起碼會垂詢此事,詢問進展。
但是,這一切都沒有發生。
如此,這便給程千帆一個第一直覺回饋:
敵人似乎對於任安寧的下落並非那麼急切!
難道三本次郎不擔心任安寧早已經成功逃離上海了嗎?
程千帆此外的隱隱猜測,似乎有了一個較為有力的印證——
敵人並不擔心找不到任安寧!
這是為何?
是日本人早已經掌握了任安寧的下落?
甚至是,日本人已經抓到了任安寧,將此人控制在手中了?
程千帆不知道答案,但是,他傾向於這兩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並且可能性並不小。
……
而此兩種可能性,看似相似,實際上則大有不同。
第一種情況,日本人早已經掌握了任安寧的下落?
如此便可以解釋三本次郎為何不著急了。
同時,此也可以佐證程千帆本人是安全的,三本次郎並未懷疑‘宮崎健太郎’。
三本次郎應該會在某個合適的時機,將任安寧的下落透漏給他,亦或是釋放線索以便他這邊能夠發現任安寧。
至於說三本次郎為何不一開始就告訴他任安寧的下落?
程千帆猜測,這應該源自於三本次郎的謹慎。
這是因為,在不提前告知的情況下,他這邊會賣力安排人手尋找任安寧,這會在一定程度上迷惑軍統方面,取信對方,因為真的是在尋人。
當然,最重要的是,三本次郎是長官,他要做什麼,什麼時候做什麼,自有他的考慮,宮崎健太郎管不著,只有乖乖聽命的份。
第二種情況,日本人早已經抓到了任安寧,最起碼已經將此人控制在手中了。
倘若是此種可能的話,這就是一個危險的訊號了。
儘管這並非確切意味著三本次郎懷疑他,並不信任他。
但是,這確實是一個並不太美妙的訊號。
最起碼,既然人已經抓住了,三本次郎為何不明確的告知他?在此種情況下,三本次郎只需要明確告知,命令他配合著演一齣戲給軍統鄭衛龍方面看就可以了。
當然,三本次郎可能也有其考慮,這個考慮就是第一種可能性那般——
為了使得他在並不知道內情的情況下,找尋任安寧的過程更加逼真,如此可以更有助於他取信鄭衛龍。
但是,在懷疑永遠是特工下意識的第一考量的情況下,倘若特高課早已經將任安寧抓控在手中了,三本次郎卻並未告知,此種情況足以引起程千帆的警覺了。
忽然,程千帆眉頭一皺,然後露出恍然之色,他覺得自己似乎釐清了心中此前的一個小小疑惑。
PS:求訂閱,求打賞,求月票,求推薦票,拜謝。
求訂閱,求打賞,求月票,求推薦票,拜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