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柏一把接過電文,看清楚電文,整個人臉色頓時變了。
這是統帥部的電令:不得進攻!
“司令,怎麼辦?各部都已經接到命令了,拂曉就動手。”一名少將軍官表情凝重,壓低聲音說道,“先下手為強,錯過了,就要被動挨打啊。”
“回電南京。”張文柏表情陰沉,”我軍業已展開,攻擊準備也已完畢,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請求按照既定計劃進攻!”
“是!”
三刻鐘後。
南京回電,依然是隻有四個字:不得進攻!
張文柏大怒,命令再度去電南京。
很快,南京第三次回電,‘不得進攻’。
不過,許是感受到了張文柏的怒火,此番回電對於為何不允許按照計劃進攻日軍之事進行了稍許解釋。
法租界、英美公共租界,以及其他各國駐紮滬上之外交使團害怕上海大戰爆發,危害到他們的利益和人身安全。
故而,眾外交使團建議南京政府將上海改為不設防城市
暨自由口岸。
該建議是昨日發出的。
今天上午,該建議被傳遞到外交部。
各駐華使團的這個建議,令國府內部的的主和派大喜。
他們找到一向‘傾向和平’的薛志昌,訴諸‘和平談判’之請求。
薛志昌面見常凱申,請求慎重考慮武力解決之手段。
薛志昌對常凱申說:“對日如能容忍,總以努力容忍為是。蓋大戰一開,無論有無第三國加入,最好的結果是兩敗俱傷,但其後日本系工業國,容易恢復,我則反是,實有分崩不可收拾之危險。“
常凱申說,已經忍了好久了。
薛志昌說,“勿忘忍是一件很難捱的事“。
常凱申說,“我再考慮考慮吧。”
然後,常凱申卻反而給薛志昌上了一課堅決抗日的小講座。
薛志昌聽了常委員長的演講,知道這是委婉拒絕他提出的暫時隱忍的建議了。
看到薛志昌勸說無效,不少人便又去找汪填海。
汪填海看到這麼多人來找自己,大喜,認為這是自己的政治方針受到普遍擁護的好跡象,立刻專門找到常凱申委員長,力主同日方和談。
對待汪填海,常凱申客客氣氣的,但是,一句話就令汪填海怒了。
常委員長說的是,“軍事上的事情,你不懂。”
汪填海大怒。
他決定繞開常凱申,獨自同各國使團接觸,若是成功避免戰爭,這也將是他汪氏取代常凱申,重新崛起的契機。
於是,汪填海直接找到外交部長王崇浩,“在能容忍的情勢下,總向和平途徑為上計“。
隨後眾多國府要員、名流找到常凱申,請求盡最大之努力求和平。
事實上,因為中日兩國國力、軍力相差懸殊,因此,在國民政府內外,都有一部分人積極主和,或者設法推遲大戰時間。
在國民政府內部,以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薛志昌為代表。他認為,中日空軍力量之比尚不足一比三,抗戰準備至少尚須六個月。
七月份的時候,薛志昌就曾經致函軍政部部長何英臻,主張“和平仍須努力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