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皇上這句話,重點在最後兩個字上。
什麼是真話?
這個很容易評斷,按照事實,不偏不倚的回答就行。
可是站在胡宗憲的地位與角度,真話,是再奢侈不過的東西。
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如何說,怎麼做,都需要他慎重考慮,謹慎言行。
撿起奏疏,胡宗憲慢慢翻開了第一本,然而心思壓根就不在上面,一目十行略過後,便裝作一副認真瀏覽的模樣。
他也明白這是一個考驗,只是,皇上想要一個什麼結果?
胡宗憲陷入了沉思,腦海裡的聖賢書不斷翻閱,最終定格在了歷史上各種文臣身上。
不好,皇上要自己做直臣。
他心裡頓時一驚,後背有種冒寒意的感覺,自古以來,直臣下場如何,史書皆已書寫。
然而胡宗憲轉念一想,卻又感覺到無比的欣喜與激動,皇上這次來真的了。
雖然史書記載下,直臣的下場都不怎麼好,可確確實實能為朝廷辦事。
更重要的是,這是皇上的暗示,暗示他去做一個直臣,意思不言而喻。
他胡宗憲不怕死,不過一顆腦袋罷了,若能讓皇上願意出面重整朝綱,換我大明再次中興,也是值了。
但是他必須要考慮另外一個問題,皇上設下這麼多算計,究竟是為了什麼?
不知不覺間,幾本奏疏都被他翻閱完畢。
“胡大人?胡大人?”
來自呂芳的輕聲呼喊,讓胡宗憲回過神來,望著他示意自己手中的奏疏,他沉默一會後,將它們遞了過去。
呂芳帶著微笑,雙手接過它們,隨後邁著小碎步走向御案,將這些奏疏重新放好,然後返回了皇上身邊。
“想好了嗎?”
嘉靖掃了一眼呂芳,將目光定格在胡宗憲身上,一語雙關的問道。
他不僅在問剛才的問題,更是問胡宗憲的選擇。
這人,是個好的,有能力的,可以用,但是首先要站在朕這邊,做朕的刀子。
群臣都在歌頌大明如日中天,他胡宗堂跳出來說不對,那就是站在所有人的對立面。
這樣做,有好處,也有壞處,端看胡宗憲自己的選擇了。
事實上,胡宗憲沒得選。
嘉靖從他還沒踏入玉熙宮前,就開始不斷恩威並施,逼得胡宗憲只能按照他給出的路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