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蘇聯的新領導人,約瑟夫是一個手腕比較強硬的政治人物,在鞏固蘇聯權力後,他必然會全面整合原俄國的一切資源,從而推動蘇聯工業的發展。”
“當然,更重要的是,如今蘇聯的根基已經牢固,且隨著蘇工的崛起,蘇聯的社會問題大部分已經得到解決。”
“而這也就意味著,約瑟夫等蘇聯工黨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志和理想來徹底改造這個國家。”
“所以你不要輕視蘇聯,說不定過幾年後你就能發現,它的經濟發生鳳凰涅槃一般的蛻變。”
對於之前的俄國而言,最重要的任務是消化沙皇俄國的政治和經濟資產,這其中包括原沙皇俄國的領土。
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想要徹底收復沙俄在東歐的全部領土,基本上已經成為泡影。
而接下來,新成立的蘇聯,必然會將發展的重心轉移到經濟層面上來。
而基於前世的經驗,恩斯特對於接下來一段時間蘇聯經濟發展還是十分看好的。
所以,恩斯特說道:“現在蘇聯政壇已經徹底穩定,而蘇聯要發展經濟,這勢必會形成一個重要的視窗期,我們或許可以利用這個視窗期,從蘇聯獲取一些利益。”
弗里德里希問道:“父親,這恐怕有些困難,畢竟蘇聯工黨的信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甚至處理不好,我們可能在蘇聯栽一個大跟頭。”
事實上,這並非是蘇聯工黨的信譽問題,而是東斯拉夫人的信譽問題,畢竟帝俄時代俄國的信譽就很低,這幾乎成為了國際共識。
恩斯特說道:“這一點不用擔心,我們本來就不打算和蘇聯進行深度的合作,而是相互利用關係。”
“如今,蘇聯的大經濟環境還是不錯的,依舊延續了新經濟政策的做法,歐美不少國家,就偷偷的和蘇聯有貿易關係。”
“我們這個時間段加入進去,完全不會引人注意,而且,接下來蘇聯政府要發展工業,必然要為資金問題頭疼。”
“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沙俄時代俄國的積累還是比較深厚的,這一次我們完全可以利用蘇聯籌集資金的急迫性,從而挖掘沙俄時代許多潛在的遺留價值。”
“而且,這次我們產業調整,國內剛好有大量機械裝置需要處理,蘇聯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甚至不需要付出多少真金白銀,就能從蘇聯分一杯羹。”
“而且,蘇聯再怎麼說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市場,我們也可以提前鋪路,從而奠定我們和蘇聯未來合作的基礎。”
新經濟政策推行後,俄國就恢復了對外貿易,不過當時俄國的對外貿易,完全由原俄國工黨政府,也就是現在的蘇聯政府壟斷。
而世界各國嘴上說著要封殺蘇聯,但都嘗試著和蘇聯重新建立貿易關係,試圖重新控制原俄國市場。
而在恩斯特看來,這完全是痴心妄想,再過幾年,等到約瑟夫調整經濟政策後,蘇聯勢必會開啟新一輪的國有化,而到時候蘇聯的外國投資者顯然又會栽一個大跟頭。
所以,近些年來東非和俄國的貿易和對俄投資,基本上以短期為主,並不打算在俄國置辦太多產業,尤其是礦山,工廠等。
當然,和蘇聯的貿易,依舊是有利可圖的,就比如機械裝置出口以及糧食出口。
前者不需要多說,而關於後者,蘇聯一直都是一個糧食比較缺乏的國家,蘇聯的農民因為蘇聯經濟政策的原因,生產積極性並不高,畢竟糧食賣不上價格,他們也不願意投入太多精力和勞力進行大規模農業生產。
帝俄時代的農民,為了生存,必然會想方設法的增加糧食產量,畢竟糧食產量越高,他們的收入也越高。
而蘇聯的農民,抱有的想法則是反正糧食賣不上價,還不如少種一些,反正只要夠家庭自給自足就夠了,而這導致的結果自然是蘇聯糧食供應相對緊張。
當然,蘇聯依舊是世界農產品出口大國,畢竟農產品的涵蓋範圍很廣泛,而糧食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除了糧食以外,棉花,橡膠等蘇聯不能種植的農業作物,其農產品也是蘇聯需要大量進口的必須物資,而這些方面,東非和蘇聯的貿易量就不小。
農產品領域,東非和蘇聯的之間的貿易,算得上是長期生意,畢竟兩國各取所需,蘇聯和東非的氣候具有互補性。
而且,兩國之間的貿易在蘇伊士運河的加持下,也比較便利,至少相對於其他熱帶國家,除了印度以外,東非的優勢更明顯。
而印度陸地上距離蘇聯更近,海運層面和東非只能說旗鼓相當,而且印度能夠給蘇聯提供的農產品不管種類還是規模都更少。
東非也不害怕蘇聯賴賬,畢竟蘇聯在不解決自身問題的情況下,只有從外部進口這一個渠道。
就比如前世,蘇聯為了滿足自身的棉花種植需求,在中亞建設了大量棉花田,而目前蘇聯沒有幾十年時間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這也就是說東非和蘇聯之間的棉花貿易,至少還能維持個幾十年時間。
當然,這種長期且穩定的貿易,並不在這次恩斯特的考慮範圍之內,恩斯特是想借助約瑟夫在全面調整蘇聯經濟之前撈一筆。
所以,恩斯特說道:“趁著這幾年時間,多賣一些我們淘汰的工業裝置給蘇聯,我們並不一定非要真金白銀,他們可以拿一些我們稀缺的礦產,或者是文物來換。”
“沙俄時代,從世界各地掠奪了大量文物,而我們可以透過和蘇聯的貿易,將一些我們重視的文化產品,引入到國內。”
在上一次俄國內戰時期,東非就從俄國搞到了不少文物,現在恩斯特想要的更多,畢竟之前俄國的文物因為比較有價值,所以被私藏起來的也多。
而蘇聯工黨掌權以後,情況卻發生了變化,在蘇聯工黨的經濟政策下,很多過去在俄國值錢的文化收藏品價格大幅度縮水,甚至變得“一文不值”,而且蘇聯政府對於這些“封建殘餘”也不太重視,更傾向於用這些東西,換取國家發展的外匯和工業裝置。
而接下來幾年,隨著約瑟夫的掌權,蘇聯政府勢必會放出更多的好東西,流入到國際市場上,畢竟約瑟夫可是極力推動蘇聯工業發展的人,而他的經濟計劃可是相當宏大,對資金的要求也更多,所以為了籌措更多的資金,約瑟夫政府必然要想盡一切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