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戰爭期間,尤其是到了戰爭後期,德國工黨更是十分活躍,因為這個時候威廉二世政府的所有注意力都在前線,根本無力顧及這些躲在暗地裡的工黨組織成員。
這也導致德國後方工黨組織膨脹式發展,尤其是工廠裡的工人,前線撤下來的傷病人員最容易受到煽動。
如果放在之前,威廉二世其實並不在意這些德國的工黨組織,畢竟歐洲反對帝制的政治團體不少,工黨之前根本排不上號。
但是,自從俄國工黨奪取政權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在工黨沒有成功顛覆一個國家政治制度之前,它自然不會引起太大關注。
但是,壞就壞在俄國工黨成功了,而且他們還殺掉了俄國的尼古拉二世,這就更壞了,對於威廉二世來說這是不能容忍的,畢竟他也是一名君主。
在此前,威建二世這種專制君主對於工黨的認知其實停留在這群人主要針對資本家,畢竟這確實是工黨的主要政治口號。
但是,俄國發生的情況明確的告訴威廉二世,這群工黨分子,同樣是帝制的死對頭,甚至君主如果落入他們手中的話,下場只會更慘。
所以威廉二世說道:“不錯,現階段對於政府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剿滅國內的工黨組織,這件事的優先順序放在首位,其次是解決帝國的財政危機,清算和沒收國內不法商人在戰爭期間的不法所得。”
德國政府所謂解決帝國財政危機的辦法,自然是透過“打土豪”來解決帝國的債務問題,以及獲取戰後國家經濟恢復的資金。
而容克貴族肯定是不能動的,除此外德國最有錢的群體也就昭然若揭,猶太人不愧是德國最有錢的群體,透過對該群體的清算,德國政府收斂了不少財富。
這是一場容克貴族的分贓盛宴,不少人在政府的主導下,輕而易舉的獲得了大量原猶太人開辦銀行和工廠。
這也是目前歐洲各國的主流做法,因為戰爭突然結束,並且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勝利者,也就無法透過戰爭賠款來彌補之前的損失,這種情況下,歐洲各國政府只能拿本國的有錢人開刀。
而剛好,有一個歐洲的特殊群體本身就很有錢,並且在戰爭期間更是大發了一筆,同時他們本身也不受歐洲普通民眾的待見,正好成為各國民眾怨氣的出氣筒。
而赫爾曼首相見威廉二世這麼說,還是想爭取一下:“陛下,對工黨和猶……等組織和群體進行清算,這並不妨礙我們對可能發生的瘟疫進行應對。”
“我國的傳染病研究專家們,就比較認同東非政府的看法,而且從歷史經驗來看,大災之後,必有大疫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
“所以我們應該積極應對,而不是因為其他原因,就忽視這方面的工作,而且我們也可以藉助這個機會,學習法國封鎖邊境,控制人口流動,從而防止猶太,工黨分子逃亡出國。”
前面的話,威廉二世直接忽略,最後一句倒是讓他眼前一亮,他說道:“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加名正言順的逮捕這些不法分子,避免國有資產和德國人民財富的流失。”
“赫爾曼你這個主意倒是不錯,那我們就學習克列孟梭的一些做法也無可厚非,當前,現階段最重要的是彌補政府財政上的窟窿。”
這讓赫爾曼鬆了一口氣,只是也算是成功說服威廉二世重視這次流感了。
而之所以赫爾曼首相對這次流感如此警惕,這要得益於德國相關機構和專家的遊說。
這還要從德國發達的醫療事業說起,自從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德國的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時科學技術領域也處在爆發期。
這也讓歐洲成為歐洲新的醫藥中心,尤其是藉助化學和生物,醫療領域的集中爆發,德國不管是對衛生和疾病的理論研究還是產業規模上都排在歐洲首位。
當然,這也並非沒有弊端,就比如德國成為了化學藥劑濫用比較嚴重的國家。
可以說現代化製藥工業的發源地就是德國,德國的阿克發公司,拜爾公司,赫斯特公司都是世界比較著名的製藥企業。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當時世界上的染料企業和化工廠開始紛紛建立實驗室研究和開發新的藥物,而不管是染料還是化工,這都是德國的強項。
前世,如果不是兩次世界大戰失敗原因的話,那德國肯定在很長一段階段裡還是世界醫學和製藥工業的引領者,而不是後來被英國和美國取代。
這也很好理解,製藥行業極其暴利,但這也意味著只有強國才能把握的住這種暴利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