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遠東帝國的重工業發展不盡人意,但是發展輕工業還是比較順利的,更主要的原因在於輕工業相對於重工業門檻低。
而遠東帝國僅僅是具有代表性的國家之一,整個20世紀初,大部分國家的輕工業發展都比較快,就是一些殖民地的工業也得到了大力發展,就比如印度,越南,埃及,澳大利亞等等,這也加劇了世界輕工業的競爭。
當然,歐洲本土紡織業的恢復,也對戰後東非紡織業發展形成了一定衝擊,法國,英國和德國等,他們工業產能的恢復,就讓原本東非的市場更加狹小了。
而東非本土市場相對於那些溫帶或者寒帶工業國而言,對於紡織品的需求量又相對較少,畢竟很多東非人連冬天都沒有見識過,這也是東非紡織業發展相對乏力的原因之一。
羅根斯說道:“總體而言,從1920年到1925年,帝國的工業遭受前期的曲折,但是在後期基本恢復,甚至得到了新的突破,帝國的各項工業指標,基本恢復到一戰時期水平。”
“總量上的變化雖然不明顯,但是質量上卻有了質的提升,尤其是在傳統工業部門,帝國甚至形成了部分領域,對英法德等老牌國家的反超。”
“而在新興工業發展領域,更是表現出一騎絕塵的優勢,進一步鞏固了帝國自身的優勢。”
生產恢復到一戰時期,水平對於東非而言絕對是一個絕好的訊息,這也就意味著東非徹底消化了一戰中獲取的各項成果。
一戰對於東非和美國這種國家而言,就是一劑大補藥,吃下去確實能夠在短時間內突然雄起,但是如果不能消化藥力,那事後可能不僅造成浪費,還有可能損傷到根本。
羅根斯說道:“在具體工業資料上,截止到1925年,帝國的鋼鐵產量突破四千二百萬噸,處於世界第一位,新增鐵路運營里程三千一百零八多公里,石油產量突破六億桶,全國總髮電量突破一千兩百億千瓦時……”
“隨著本輪產業升級和調整,帝國鋼鐵產量雖然提升並不顯著,但是鋼鐵產業的整體競爭優勢大幅度提高,綜合成本大大壓縮的同時,生產效率有效進步。”
“同時完成了對大部分國有鋼鐵企業的改革,從而避免因為管理所造成的浪費和效率低下等問題。”
“鐵路層面,從1920年到現在,我國新建鐵路將近五千多公里,實際運營里程新增三千多公里,因為這其中涉及到部分線路的調整和重建問題。”
東非鐵路在本世紀初的前二十年,爆發式增長,平均每年新建鐵路高達一萬公里。
但是這種暴飲暴食性的建設,也造成了諸多問題,就比如鐵路線路選擇不合理,或者部分鐵路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或者質量問題。
尤其是一些地質條件相對複雜的地區,可能因為施工設計不達標,導致後期鐵路維護困難。
這種情況在東非的雨林地區最為常見,就比如東非中央鐵路的北段,從盧本巴希到基桑加尼之間,就會時常發生暴雨和山洪,沖垮鐵路路基的問題。
對於這些鐵路,東非政府要麼重新建設,或者更加乾脆的重新選址建設,這也是東非鐵路建設依舊保持繼續的原因之一。
當然,這其中同樣受到了新技術的影響,尤其是東非政府近些年來主導的電氣化鐵路改造工程。
羅根斯接著說道:“能源領域,我國煤炭產量增加並不顯著,但是石油,天然氣發展較為迅速,尤其是石油產量突破六億桶,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位。”
事實上東非的天然氣產量也排在世界前列,只不過缺乏其他國家天然氣產量相關資料,而唯一有可能超過東非的也就只有美國一家了,但這個可能性很低,因為即便是美國,人口也比東非少太多,需求量很難超過東非。
而人口和東非相當,亦或者超過東非的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又太低,就比如俄國,遠東帝國和印度,他們的天然氣產量顯然在這個時代,連東非的零頭都不到。
“五五規劃期間,我國的電力工業得到了跨越式發展,尤其是水電發展突飛猛進,火電增量也比較大。”
“這導致1925年,帝國發電總量遠超世界其他國家,目前帝國發電量甚至可能是美國的兩倍,不管人均還是總量,都高於美國。”
1925年東非的發電量在一千兩百億千瓦時以上,而美國可能只有五百多億千瓦時,總量上東非是美國的二倍還多,而人均上,東非的人口可未必是美國的二倍。
目前,東非政府人口依舊是按照上一次人口普遍為標準,也就是一億六千多萬,而現在才過去五年時間,即便東非人很能生,也有一個限度,而美國如今人口早已經破億,所以東非人口只要不超過兩億,東非的人均發電量就比美國要高。
而造成東非發電量如此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整個五五規劃時期,東非建設了大量水電站還有火力發電站。
而且,這種東非政府主導的基礎民生工程建設,基本沒有受到戰爭和歐洲流感的影響。
再者來說,東非本身就是一個用電需求量極高的國家,自從1910年前後,東非就已經成為世界上電氣化程度最高的國家,近十幾年來,電氣化更是東非的基本國策之一,所以,東非發電量達到驚人的一千多萬億千瓦時,也就不足為奇。
而在發電量這個工業領域,東非也只有美國這一個參考標準,這也是沒有辦法,也只有美國的工業水平以及體量能夠和東非形成對比,其他國家實在是差的太遠。
這一點從1925年的世界進出口資料也可以看出來,美國是唯一一個在進出口總量上,和東非同一級別的國家,其次才是英國,德國等國家。
整體而言,東非的五五規劃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不過,還是有些東非官員感覺到心理上的落差,畢竟1920年到1925年,東非的經濟增速相較於一五到四五,也就是1900到1920年間差距太大,甚至不及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這段時期,東非經濟完全可以用優異來形容。
當然,就恩斯特看來,如今東非經濟增速就已經十分不錯了,完全符合他的心理預期,給他們和東非國民在心裡打打預防針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