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在俄國的一切行動十分順利,這個時間段俄國工黨來不及對本國的資源進行整合,他們的首要目標還是對付國內反動勢力的反撲。
像諾貝爾家族這種看不清形勢的勢力,在俄國數不勝數,這也方便了東非在俄國資產的清退工作。
從俄國撤出的資產,加上變賣後獲得的利益,再加上東非從俄國“搶”來的不義之財,讓東非狠狠的賺了一大筆,不僅實現了工黨徹底掌權前全身而退,還讓東非的國庫以及萊茵皇室變得更加富裕。
……
坎帕拉。
自從東非開始將政策向大湖區傾斜以來,區域內坎帕拉和基蘇木兩市的發展尤為迅猛。
除了他們處在大湖區以外,還得益於其處在東非北方城市帶上,東非北方廣義上的範圍不算小,但是要論經濟發展最核心的地區,自然是北方鐵路沿線。
畢竟北方鐵路是唯一能夠將北方大多數城市串聯在一起的鐵路交通幹線。
東非北方的大城市,蒙巴薩,內羅畢,基蘇木,坎帕拉都處在這條線路上,其他城市,諸如基桑市,班吉,利伯維爾雖然城市規模上相對落後一些,但也是各自的區域中心。
所以基蘇木和坎帕拉既是大湖區城市,又是北方鐵路上的樞紐城市,雙重因素下,想不發展起來都很難。
當然,坎帕拉相對於基蘇木還有一重優勢,那就是坎帕拉是北大湖省的省會,而基蘇木在省內,上面還有內羅畢市。
不過,這也代表著另外一種優勢,畢竟基蘇木所在的南普魯士省開發早,財政上比北大湖省相對要充裕一些,但是也僅此而已。
北大湖省雖然開發的相對晚一些,但是人口,資源和環境優勢,都比南普魯士省要強的多,早期如果東非全力開發大湖區的工業,那今天鹿死誰手就猶未可知了。
目前坎帕拉正在全力發展石油,化工,紡織,有色金屬四大產業。
北大湖省豐富的石油資源是坎帕拉市發展石油工業的基礎,不過坎帕拉市更側重於由石油衍生出來的化工業,除此外,坎帕拉市還有豐富的橡膠資源,省內農業也比較發達,對化肥,農藥等化學相關產品需求大,所以化工業發展是坎帕拉市的一個重點方向。
至於紡織業,前世烏干達就是英國推行棉花種植的殖民地之一,而在東非治下,北大湖省的棉花產量比前世要更加突出,尤其是在其北方地區。
最後是有色金屬,這也契合大湖區的資源分佈特點,大湖區缺乏煤炭,鋼鐵等礦產,或者說儲量不如東非南方那樣豐富,所以揚長避短,發展當地優勢產業也就不可避免。
即便如此,坎帕拉市的經濟發展前景依舊十分樂觀,畢竟除了省內資源以外,這裡還是尼羅河盆地,圖爾卡納湖盆地周邊必要的物資集散地。
畢竟東非北方大部分地區的貨物的海外出口,依賴北方鐵路,這就讓坎帕拉成為了一個核心樞紐,重要的鐵路,公路和水路交通在此地互動。
“坎帕拉的發展真是日新月異,尤其是近三年來的發展,用突飛猛進來形容也不為過。”耶夫爾操縱著自家的船隻耶夫爾號,看著新建成的坎帕拉港說道。
隨著經濟上的開放,曾經廣泛活躍在大湖上的東非國營運輸公司,許多都退出歷史舞臺,私人船隻在大湖上廣泛出現。
耶夫爾號就是一艘1907年由東非恩德培造船廠製造的一艘小型貨輪,曾經屬於一家小型運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