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日後法國獲取戰爭勝利的話,那法國肯定能吃掉一大筆利益,而東非這種已經有過一次合作經驗的國家,肯定會再次成為法國金融業投資的熱土。
這一點就類似於過去英國人熱衷於投資美國工業一樣。
再者來說,法國作為歐洲歷史上長期僅次於英國的第二大帝國,其在世界擁有著僅次於英國的強大影響力。
法國和其殖民地同樣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材料供應地和市場之一,這兩點都是目前東非所缺乏的。
雖然法國工業這些年發展的不盡人意,但是他們掌握著僅次於英國的國際人脈和渠道,就比如奢飾品這一個典型行業。
法國長期是世界奢侈品的指向標,透過文化輸出和包裝,法國在高階商品和藝術品領域有著深厚影響。
這顯然也是東非所缺乏的,即便東非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中扮演著重要作用,但是東非工業品,尤其是消費品領域缺乏歷史底蘊和文化加持。
而東非想要涉足高階消費品或者文化商品,藉助法國的渠道就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除此外,法國雖然在列強中工業進步不大,但是其技術和學術領域有著深厚優勢,一直都是歐洲的學術交流中心之一。
就比如放射性物質研究先驅之一的居里夫婦,這說明法國在學術領域和科研方面依舊有著前瞻性,以及深厚的積累。
還有法國在傳統領域的技術優勢,東非也有迫切需求,東非基本上錯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時代,所以在機床,基礎物理,化學,蒸汽機技術,數學等等諸多方面都有不足。
而這些反過來,卻恰好是法國這種先發國家的優勢,東非不可能透過幾十年的努力,就在所有方面超過這些有著百年積累和經驗的國家。
這麼一盤算,弗里爾對湯姆森所說的合作就比較感興趣了,他不介意賣法國人一個好。
弗里爾說道:“我們東非當然樂於在未來和法國在國際事務上多有合作,為世界和平共同努力,同時也希望進一步加強兩國在經濟,文化,科研技術,殖民地等領域的合作。”
“正如湯姆森大使你所說,兩國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尤其是在面對昂格魯撒克遜人霸權這方面,我們東非是尊重貴國利益的。”
東非和法國的友好關係,全靠拉踩英國,畢竟兩國在面對英國時,都有類似的情緒和歷史淵源。
法國人曾經和英國是世仇,現在卻不得不站在一起,共同應對德國的威脅,而東非過去也曾經和英國因為南部非洲大打出手,這些年才關係有所緩和。
但是歸根結底,東非和法國對英國的反感和警惕,還是要更多一點,所以拉踩英國人是東非和法國迅速關係靠攏的催化劑。
湯姆森大使雖然沒有獲得東非政府的承諾,但是從弗里爾口中聽到這些話,也算有了不錯的收穫,這至少說明東非和法國之間還是有合作空間的。
畢竟,如果連弗里爾這種東非高層都表現出對自己態度的淡漠或者反感的話,那法國才是真的危險了。
現在弗里爾能和自己一起和顏悅色的交流,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東非暫時沒有可能加入戰爭,也自然不會加入同盟國陣營。
所以為了繼續拉攏東非,讓其在戰爭中袖手旁觀,湯姆森大使還是決定要先給予東非一些實際的“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