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對南方能源的建設是火電和水電並重,這和大湖區截然不同,畢竟大湖區水電潛力巨大,而且十分缺乏煤炭資源。
南方就不一樣了,煤炭資源豐富,而水電潛力雖然也比較可觀,但受制於氣候因素,並不能完全取代火力發電。
尤其是內陸地區,氣候十分乾燥,河流水量小且不穩定,這就導致了兩個區域截然不同的能源發展路徑。
而事實上,東非對於南方地區,特別是南方內陸的發展是十分沒有誠意的,雖然恩斯特說了很多,但是能落到當地的實惠並不算多。
這和對大湖區的開發有著顯著區別,在對大湖區的描述中,可是有大湖區經濟帶這個概念,而南方地區恩斯特只提到了幾個城市。
這說明東非對南方內陸地區的經濟和產業投資,將會集中在幾個點,而非面。
當然,這也和南非高原的氣候條件有關,之前已經說了,南方內陸是缺水的,這工業發展顯然離不開水資源的充足供應。
所以就算恩斯特全力開發南方內陸,最終南方工業和城市也會受制於水資源不足這個重要因素。
更何況恩斯特對於南方地區的農業也十分重視,在規劃中重點提及了將當地打造成東非重要的現代化農業生產基地。
雖然相對缺水,但是不可否認前世南非的農業條件在非洲諸多國家中是十分優異的,前世南非共和國就是靠著當地的自然條件建設了非洲最好的一批農場和牧場。
而農業發展本來就會佔用大量水資源,再加上礦業開採也相當耗水,這也就意味著南方內陸城市發展對水源的壓力更大,所以還不如不將工業規模攤的太大,這對於當地城市和生態都是一件好事。
當然,這樣一來,東非對南方內陸的規劃,反而有點類似前世21世紀遠東帝國的東北和西北的集合體。
兩個任務,一個是種地,一個則是負責提供礦產和能源,當然,東非這個種地顯然有很大區別,恩斯特之前已經提及了,是建設現代化農業生產基地,所以當地農業發展大機率向前世南非看齊,也就是全面機械化,集約化,農場化等等。
不過東非南方內陸人口相對東非全國其他地區較少,礦產資源更加豐富,並且人口分佈也更加集中。
這意味著未來東非南方內陸的國民生活和收入水平不會太差,至少要比大湖區整體有前途的多。
更何況東非南方還包括東部沿海地區,貝拉,馬普托,新漢堡港等地區的經濟和工業實力本來就處在東非的上游水平,起步階段要比近些年陷入停滯的大湖區要強的多。
反觀大湖區,其東部只有蒙巴薩和內羅畢兩個大城市,只有蒙巴薩一個出海口,距離海岸線距離也相對較遠,資源也沒有南方豐富。
所以雖然政策上更利好於大湖區,但是恩斯特反而更看好南方地區的經濟和工業發展。
而恩斯特和東非政府這麼做,自然是從東非經濟發展的大局考慮,趁著現在東非經濟發展強勁,才更應該多照顧東非經濟落後且基礎條件較差的地方。
而北方毫無疑問是東非經濟最差的地方,而且可以說是全面落後,不管是人口,城市,工業,資源各個方面都遠不及東非其他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