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菸嫋嫋,供奉的是釋迦牟尼、觀世音、地藏王,空海大師在最下面。
源清素拿起木棰,在木魚上一敲。
“篤!”
天地一片寂靜。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大眾!”
“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嗓音靜靜的,帶著餘韻。
霎時間,明明沒有使用神力,他整個人卻明亮閃爍,充滿佛性。
佛堂的人們幾乎產生一種錯覺,彷彿看到了佛。
所有僧人,情不自禁跟著齊聲唸誦《警世偈》。
大殿內嗡嗡作響,音節密集,氣象莊嚴。
遊客們站門外聽,只覺得聲勢驚人,排山倒海,彷彿全世界的人在誦經。
誦經的具體內容,他們聽不清楚,但聽在耳朵裡,心卻跟著靜下來,有一種心滿意足的舒適。
所有人如痴如醉,覺得這就是佛祖的聲音,仙人的話語。
然而,在某一刻,源清素突然停下來。
眾人恍然驚醒,心裡有一種空落落的感覺,他們不解地望向首座那人。
只見源清素望著屋頂,眾人看去,原來是一隻迷途的鳥。
鳥在屋頂飛來飛去,盤旋在釋迦牟尼的頭頂,尋找出路。
也許是佛堂突然安靜,也許是累了,鳥兒降落,落在佛像拈花的手掌上。
它在佛的手心蹦蹦跳跳,宗教的肅穆、生命的華美,於剎那間,相互契合,彼此輝映。
眾人摒棄凝神,不敢打擾認真觀看的源清素。
“看出什麼了?”只有姬宮十六夜開口問。
源清素笑了一下,回答:“天有星辰,地有露華,上有如來,下有飛鳥。”
神光湧動,超邁出塵。
在修行者眼裡,只覺得源清素通體金光,空靈蘊藉,佛光懸於腦後。
他端在那兒,卻如佛懸於虛空,深不可測。
在普通人眼裡,是下午的陽光,穿過林間樹梢,穿過佛堂,獨把光明灑在源清素身上,熠熠生輝。
誰也不知道他領悟了什麼。
做完功課,應主持的請求,源清素回憶自己頓悟時的心境,寫下一句偈語:
「誦偈三千首,不如鳥兒落佛頭,如來無戒律」
運筆堅定,神采飛揚,甚至帶著一絲可以稱為‘跋扈’的東西。
如來無戒律,不僅指大日這位如來,也指他自己。
那時候,二十歲的源清素,還不知道「大日如來咒九轉·自性本空」的道理,只認為自己是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