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穿甲燃燒彈和穿甲燃燒曳光彈在擊中目標後發生爆炸併產生煙霧,飛行員可以根據彈著點特徵和曳光彈道調整彈道,將目標鎖定在靶心。
二戰中後期,就是這些“掃射機”將鬼子曾經龐大的運輸艦隊和護航艦隊打的七零八落,以至於到了1944年底鬼子已經不敢再派出軍艦和運輸艦前往東南亞運輸物資了。
此時的漂亮國軍方高層尚未認識到這款“強擊機”的戰術價值,其生產廠商也尚未正式推出B25D這一款改進型飛機,但前線航空兵們已經自發開始圍繞B25轟炸機開展類似的改裝工作,以增加打擊效果。
而張雲,憑藉著金錢開道,提前讓漂亮國飛機生產公司的工程師們完成了改裝,且有些類似沒有機炮的最終版本。
正因為有著成功的範例,張雲的近海襲船計劃,就是圍繞著這24架掃射機,或者也可以叫做炮艇機展開的。
在一個多月前,張雲就已經將自己瞭解到的二戰末期漂亮國B25轟炸機襲船戰法告知了聯合空軍指揮部,隨後兩方飛行員指揮官們就立即圍繞著這些內容做了詳細的分析,並制定了專門的襲船戰術,進行了適應性演練。
第一個戰術,自然就是機槍密集掃射了。
12挺大口徑前向機槍同時掃射,每秒鐘就可以向著前方噴射90發12.7毫米子彈,可輕鬆橫掃鬼子艦艇的甲板建築或者側面,基本上就可以將薄皮運輸艦艇、近海炮艇、接駁船等送入海底。
第二個戰術,則是魚雷進攻,專門用來對付大型軍艦和運輸船。
沒錯,是魚雷進攻,而不是跳彈進攻。
漂亮國陸軍航空兵襲船戰中之所以採取跳彈進攻,並不是因為跳彈進攻戰術多麼先進,純粹是因為陸軍航空兵無法拿到海軍的航空魚雷,只能以跳彈硬幹。
但跳彈戰術一方面對飛行員飛行技術要求高,另一方面則是由於採用跳彈進攻時飛機需要貼近海面,且需要在距離軍艦200300米左右投彈,很容易受到鬼子軍艦一側防空火力的集火,容易造成飛機和機組損失。
相比之下,航空魚雷一般可以在13公里外投射,相對來說已經是較為安全的距離。
張雲如今手中不缺彈藥,卻極度擔心飛行員損失,因此乾脆安排這些“掃射機”都配上了鬼子的九一式魚雷。
之所以使用鬼子的魚雷,主要是如今漂亮國的魚雷不爭氣。
二戰期間漂亮國的裝備大都質量很好,唯有魚雷領域簡直慘不忍睹。
雖然此時漂亮國的魚雷技術十分先進,但可靠性卻存在嚴重問題。不論是航空魚雷、艦射魚雷、潛射魚雷,沒有一樣特別靠譜的。特別是航空魚雷,其啞火率一度高達36%,故障率長期100%……
一直到了1944年下半年,漂亮國海軍才完成了魚雷工藝的改良工作,保證了魚雷可以正常擊發爆炸。
相反,九一式魚雷作為鬼子偷襲珍珠港時使用的魚雷,雖然技術算不上先進,但具有質量可靠、速度快、威力大等諸多優點。
也就是戰爭後期鬼子基本喪失制空權,魚雷機根本無法接近漂亮國軍艦,不然絕對可以讓漂亮國海軍十分難受。
“既然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張雲站了起來,平靜道:“那明天就開始吧。”
說罷,他轉過來身來,看向了半島北側的渤海灣。
“鬼子長期掌握中國沿海的制海權,早已經失去了警惕之心。我們要抓住這難得的機會,全力以赴一次就打疼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