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帝道:“洪承疇老成謀國,他是對的,大敵在前,兵兇戰危,錦州要救,卻也不能輕言冒進。”
陳新甲道:“如皇上所言,錦州必救,但不能輕進。兵部議決,令王樸、楊國柱、馬科、唐通、白廣恩、吳三桂諸總兵率軍救援,以解錦州之危。”
他忽然跪下叩頭:“臣請忠勇伯率軍救援,崇禎十一年起,王將軍便連敗諸賊,東奴聞之喪膽。若王鬥領軍往救,錦州必固若金湯,三城安矣!”
崇禎帝有些遲疑,陳新甲大聲苦勸:“昔漢成帝時陳湯有言: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今日靖邊軍便是如此。若有忠勇伯在,何懼遼東危局?此事關乎國運,還請皇上三思。”
說完連連叩頭。
崇禎帝低聲道:“楊督師那邊……”
陳新甲道:“皇上不必憂心,現李自成潰,張獻忠死,大賊只餘羅汝才,革、左數部,皆為惶惶之犬。有楊督師坐鎮襄陽,又有平賊將軍,京營總兵孫應元、黃得功諸人在,餘賊不足為慮。”
說完他又補了一句:“再說了,王將軍立此奇功,若還留在湖廣,恐與諸將起了罅隙。他現在班師正是時候,兵馬回到東路還需休整,否則人馬飢疲,反而不美。”
崇禎皇帝心中一動,是啊,這次巧運,王鬥立的功勞太大了。左良玉、猛如虎等人千里追賊,損兵折將,結果最大的好處卻被王鬥奪去,不知湖廣官兵現在怎麼想,特別左良玉,賀人龍幾人怎麼想。
若王鬥繼續留在湖廣,接著剿滅羅汝才諸賊……你吃肉,也得讓別人喝點湯才是。
不過雖是這樣想,他還是心思未定,只擺了擺手:“容朕再考慮考慮。”
陳新甲知趣的告退。心下暗喜,看皇上的意思,召王鬥回來的可能性極大。若王鬥在自己指揮下再遼東大捷,自己取代楊嗣昌在聖上心中地位就不遠了。
……
崇禎皇帝心情極好。他來到坤寧宮,正好皇后也在,見皇帝笑容滿面的樣子,周後也非常歡喜。她己經得知襄陽大捷,獻賊身死的訊息。連日來都往奉先殿告慰祖宗英靈。
此時見了皇帝,再次拜倒賀喜,崇禎帝握住她的手,感慨道:“獻賊身死,諸賊皆潰,國勢好轉,朕也鬆了口氣。”
周後歡喜地道:“這都是那定國將軍王斗的功勞,可得好好賞賜。”
崇禎帝微笑道:“皇后說得有理,不過他現在不是定國將軍,而是忠勇伯了。”
周後驚訝地啊了一聲。說道:“皇上如此厚賜,想必忠勇伯定然感恩戴德,更加盡心為皇上效力。”
崇禎點頭道:“朕就是要告訴天下萬民百姓,勤心為國效力者,朕決不會薄待了他。”
帝、後邊走邊談,往御花園去,周後見皇上難得閒情逸致,心下更喜,嘮嘮叨叨,一路談話。
崇禎帝突然問起女兒:“媺娖如何了。可有讀書?”
周後道:“這丫頭,近日也不知怎麼了,聽聞那王鬥洛陽,襄陽大捷。就整日傻笑不停,書也不讀。”
崇禎帝倒沒放在心上,笑道:“女孩家長大了,總有些奇奇怪怪的。”
二人隨口閒聊,不知不覺,崇禎皇帝的腦子又轉到錦州的戰事上去。
……
崇禎十四年(1641年)三月初七日。
各軍聚於襄陽多時。時羅汝才竄入河南,入英、霍山,與革左五營合。若攻曹、革諸賊,定需湖廣,河南,南直隸幾省夾擊包抄,這聯合幾省之力,非督師大員不可。
時督師楊嗣昌病重不能理事,湖廣巡撫宋一鶴,監軍萬元吉不得服眾,眾人紛爭,軍略不可得。
此時楊嗣昌感覺自己身死不遠,獻賊死,唯一願望,便是盼著聖旨下來。還有流賊尚未剿淨,需得有人接任自己督師之位,他腦中閃過丁啟睿與傅宗龍的影子,最後還是決定向朝廷舉薦陝西三邊總督丁啟睿。
這些時日,在錦榻之中,能動彈的時候,他便書寫描繪接下來的剿賊方略,又住筆嘆息,自己看不到“一掃寇氛從此靖”那日了。每每到這個時候,他便黯然神傷,覺得自己辜負皇上的期望。
初七日上午,他正在床榻前凝思,忽見兒子楊山松匆匆進來,臉上帶著掩飾不住的喜色,他走到榻前,低聲道:“大人,哨騎來報,天使到了。”
楊嗣昌的眼睛立時無比閃亮:“聖旨來了嗎?”
……
襄陽城內外大軍得到督師之令,集大軍於東郊教場,因為天使要在全軍面前宣讀皇上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