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到京師不遠,從昌平出發第二日下午,一行人己經可以看到京城那雄壯的身影。
身為大明都城,京師當之無愧為天下第一城,甚至是此時世界第一大城,週六裡的紫禁城,周十八里的皇城,外面又包著一個週四十五里的內城。嘉靖年時,由於人口擴充套件,又在京城之南筑重城,周長二十八里。
面積近百平方公里,人口過百萬,同時期的西方,便是到十八世紀初,倫敦、巴黎人口不到五十萬。大明京師曾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地方,不知引多少人嚮往,繁盛一時後,此時的京師,己經現出末世的頹敗。
一近京城,就可看到有如鋪天蓋地的流民災民,身上鶉衣百結,他們在寒風中不住顫抖,只是等待著官府的救濟。又有小孩飢寒的哭喊,或是聲音哀哀,或是有氣無力,其狀之慘,讓人不忍目睹。
王鬥看到城外有官兵在放賑,只是人多粥少,怕是救濟不過來。而且冬衣缺乏,寒冬臘月的,看他們中很多人,怕是支援不過這個冬天了。
王鬥身旁的謝一科,本為京師的雄偉目瞪口呆,見了這麼多流民,他睜大眼睛道:“這天子腳下的,也有這麼多災民?至少保安州沒這麼多凍餓的人,那些流民最少有碗粥吃呢。”
他身旁幾個護衛也是點頭,看這麼多忍飢挨餓的人,京師雖大,想來想去還是保安州好啊。
王鬥瞪了謝一科一眼:“廢話多。”
他不動聲色地看了身旁的陳安一眼,看他皺著眉頭,並沒有聽到謝一科等人的話,只有王鬥似乎聽到馬車內的盧象升傳來一聲重重的嘆息聲。
一行人從德勝門進城,京師內外城的街道格局,以通向各個城門的街道最寬,為全城主幹道。這些通向各個城門的大街,也多以城門命名,如崇文門大街、長安大街、宣武門大街、西長安街、阜成門街、安定門大街、德勝門街等。內中居民區以坊相稱,坊下稱鋪。全城共有三十三坊,一百餘六牌,七百餘五鋪。
王鬥看到城內街巷密集,許多街道都不端直。特別他關心的衛生情況,果然很有問題。城內街道滿是塵土垃圾糞便,特別是溝渠壅塞嚴重,很多街道坍塌坑窪,顯是年久失修。
王鬥看過相關史料。大明京師自建城來,各樣道路修整、溝渠疏通,甚至各衛生情況,都有六部官員及五城兵馬司專門管理,甚至還規定沿街撒穢與亂倒垃圾,要枷號一個月發落,最少在萬曆年間,京師還是以整潔聞名。
從天啟年起,這一切都發生了改變,環境一天天變壞。每逢大雨,便水漫全城,泥濘難行。每逢天晴乾旱,便塵土飛揚,蠅蚋紛飛。這樣的衛生環境,怪不得連連爆發鼠疫,軍民死傷慘重。
從德勝門大街進城後,城內各街道又是一樣遍佈流民與乞丐,因為無人收容,他們只能睡在兩旁的屋簷底下。似乎很多人己經身體僵硬,顯是凍死了。大明曾設各樣的養濟院、飯堂、又開設粥廠,為饑民發放錢米,援助醫藥。埋瘞棄屍等,不過顯然賑恤能力嚴重不足,救濟只是杯水車薪。
王鬥深深的嘆息,盧象升從車簾處看著街上情形,他皺眉不語,臉上滿是沉痛之色。
與滿街流民相比的。還有另一番不一樣的情形,便是街上各衣著光鮮的豪強商賈,富門家奴們,他們出入前呼後擁,所穿所使之物皆是豪華奢靡,看著這些人,街上流民有的麻木,有的羨慕,有的眼中則滿是仇恨。
這個情形落入王鬥眼中,他不由沉思,一方酒肉臭,一方凍死骨,不患寡而患不均,怪不得大明百姓心亂了。
車馬往前而行,更進入京城之內,畢竟是天子腳下,首善之地,雖是流民滿地,這城內商業卻是繁華得過份,所過街巷,皆是密密麻麻的商鋪,運貨車馬不絕,也在街上拉下無數糞便,也沒人來管一下。
在王鬥看來,這樣發達的商業己經畸形了,與國無益。越臨末世的朝代,商業越是發達過份。
到了京師的中城區,這裡接近皇城和紫禁城,街巷最為密集。皇城邊上的棋盤街,離兵部,吏部,戶部,禮部等大明各衙門不遠,這裡更是熱鬧非凡,看得謝一科等人目瞪口呆。
宣大三鎮一行人到了鴻臚館前,這裡專門有鴻臚寺的官員迎接盧象升一行人,安排他們朝覲考課之事,盧象升下了車馬,對王鬥道:“王鬥,你在京師可有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