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礦儲量近三百噸,那就是白銀總量幾百萬兩。不過相比後世,此時大明採礦能力低下,開採技術複雜,還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力,想開採冶煉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特別眼下這種情況,王鬥如要冶煉白銀,需要冒很大的風險,大明對鐵煤等礦管制相對鬆懈,不過對金銀銅等礦的管制卻是非常嚴格。開採金銀等礦,向來都是戶部及都察院派人專門閘辦銀課,自己區區一個操守官,如果私自開採金銀等礦,被有心人知道,舉報上去,這罪名可就大了。
所以王鬥雖然早知道保安州境內有這幾個銀礦,卻是遲遲不敢動手,一直到自己升任操守官,有了一定的實力,銀錢壓力又極大,王鬥己經沒有辦法,這個風險不冒也得冒。
王鬥記得大明一些富礦白銀開採量每年可達三萬兩左右,如果自己操持得好,一年下來,上井溝這幾地一萬到二萬兩白銀應該可以開採到。就算每年一萬兩白銀,源源不斷的,也是筆龐大的財富,可以解決王鬥許多困難,這個風險,值得冒。
聽了王斗的話,韓朝也是大吃一驚:“銀礦?”
他的聲音都有些顫抖,韓朝當然知道私自開採銀礦意味著什麼,他雖然不知道王鬥如何得知相廣、上井溝等地有銀礦,不過操守大人將這麼重大的事情交於自己辦理,足見王鬥對自己的信任,他抱拳施禮道:“大人放心,就是刀山火海,下官也要為大人辦好此事。”
看著韓朝,王鬥滿意地點了點頭,韓朝最早跟隨自己,又為人沉穩冷靜,此事交給他辦,確實選對人了。如果是韓仲,高史銀幾人。聽到這個訊息,早跳起來了,王鬥不懷疑他們的忠誠,但他們的性子。卻是辦不了這麼重要的事情。
王鬥細細對他交待:“你到舜鄉堡去,去尋匠頭李茂森,讓他帶些人隨你前去勘察。”
……
韓朝領命而去,一去十幾日,直到臘月的二十七日。他才回到保安州城,隨行的還有匠頭李茂森,老匠吳世宦等人,幾人風風塵僕僕,臉容黑瘦,滿是風雪刮開的口子,足見他們勘察的辛苦。
韓朝向王鬥稟報,他己經帶人察實,保安州境內的輝耀堡相廣,五堡欒莊的上井溝幾地。確實分佈有幾個銀礦,這幾地荒無人煙,足以悄悄開採而不引人注意。
接著便是老匠吳世宦說明這些日尋礦的情況,算起來,吳世宦從崇禎八年起跟隨王鬥,他的利益,現在與王鬥緊密相連,目前他在舜鄉堡負責各土木事宜,主要帶領各匠戶們打製灌溉水車等物,兩年下來。有了不小的身家,甚至比一些軍官還富有,是匠戶中第一批先富起來的人物,看到他的例子。各匠戶們都是信心百倍,呈匠頭可以過上好日子,自己同樣可以。
兩年過去,吳世宦的頭髮更白了,不過他仍是聲若洪鐘,精神矍鑠。他算是全才。打製武器,土木工活,尋礦採礦等,算是樣樣精通,韓朝秘密找到李茂森時,李茂森便找到了吳世宦,二人知道此事重大,都是挑選匠戶中自己最信任的親信子侄,隨韓朝一起,到相廣等地去尋礦勘測,事情終於有了結果。
王鬥賞了李茂森,吳世宦二人一張椅子坐,讓二人心下感激,操守大人漸漸位高權重,仍是如在靖邊堡,舜鄉堡一樣,對他們這些下人如此和藹,現在更是託以重任,二人都有士為知己者死的念頭。
吳世宦道:“大人,小的們隨韓千戶前往大人所說的相廣、上井溝等地勘測,那邊確實是有銀礦,只是該地礦脈橫斜若樹枝,開採煉銀,怕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恐需人力較多。”
依吳世宦說的,相廣等地的銀礦並不是什麼露天富礦,只能以坑採為主,沿著礦體的走向豎井開拓。
他估算了一下,有些洞井開採後,垂深可達五十丈,水平長可達六十丈,就是一些小井,怕也要深達十丈。而且這銀礦還混有大量的併發之物,如鉛鋅等,燒煉成銀,需要費很大的功夫。
李茂森也道:“小的看過了,該地銀礦品相不高,估計八石方可得銀七兩。煉礦成銀,需將礦石舂碓成屑,再投鉛於爐中,銀溶於鉛,方可分離白銀,種種工時不少。”
他臉上露出擔憂之色:“相廣等地荒無人煙,雖能掩人耳目,不過當地食宿惡劣,小的最怕就是四面高地有泥石之流。”
李茂森負責舜鄉堡各樣軍器的打製,他與吳世宦分工,一負責兵器,一負責民器,在舜鄉堡工匠中,他比吳世宦還富有,己經在舜鄉堡內蓋了一所大宅院,讓人羨慕不己,他的利益,也與王鬥緊密相連。
他將自己的擔憂說出來,王鬥沉吟良久,道:“銀礦的開採,勢在必行!”
他對吳世宦道:“吳師傅,這銀礦之事,便你負責吧。你挑選開礦匠工,他們的衣食口糧,本官都會優厚供給。只需勞作數年,他們便可一生衣食無憂。為讓礦工們安心勞作,他們的家口,也盡數集中到相廣等地去。”
他看著吳世宦微笑:“聽聞吳師傅有四個兒子,個個技藝出眾,可喜可賀。”
說起自己的幾個兒子,吳世宦也是笑得合不攏嘴。
王鬥道:“從明年起,舜鄉堡便要開設木工廠,伐木場,石料廠,石灰廠等作坊,你的幾個兒子,完全可以負責這些廠礦的運作嘛。”
吳世宦更是大喜,連忙拜謝過王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