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董家莊內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王鬥幾人趕著牛,帶著軍戶們回往靖邊墩而去。
幾人神情都很高興,此行雖然收穫小,但也總算是開啟了第一步。
那些被劃撥給王斗的軍戶們個個拖家帶口,挑著自己簡單的行李跟在王鬥幾人身後,各人神情間都有些忐忑不安,換新東家了,不知道未來命運會怎麼樣。
王斗的名聲他們是聽過的,他們殺韃子很厲害,不過往往這樣的人,性情就越兇暴,他會善待大夥嗎?聽說此行是到靖邊堡去屯田,未來前景又會如何?
眾軍戶各樣心思,眾人一路趕路,午時,一行人到了靖邊墩面前,齊天良高聲叫軍戶們注意避開壕塹旁幾個暗藏的塌窖陷阱。這時吊橋與墩門開啟,楊通與妻劉氏,齊天良妻陶氏笑容滿面地迎了出來。
此時各人己是飢腸轆轆,王鬥高聲吩咐兩個婦人:“楊家嫂子,齊家嫂子,你們快去煮一些粥出來,給新來的兄弟們充充飢!”
接著他又補充了一句:“粥要煮得稠一些。”
兩個婦人高聲應了一聲,轉身回墩去煮粥了。
聽到王斗的話,軍戶們一陣騷動,看來新東家的心腸不錯,與他讓人畏懼的外貌不合,各人心中湧起希望,看來此行也不會那麼差,各人按戶各找地方溫順坐下,只是輕聲議論一聲。
王鬥打量那些軍戶,這十戶軍戶中,連家小在內,共有口四十多人的樣子,男女各佔一半,放眼望去,無不是衣衫襤褸,人虛體弱,可能只有七、八個會顯得壯實些的年輕人。而一些縮在父母旁的孩童,更是頭髮蓬亂,面黃肌瘦,身上衣裳破如麻袋,只是用畏懼的目光打量著人高馬大的王鬥幾人,又好奇地看向眼前高大的靖邊墩。
前幾日己是過了霜降,天氣越發寒冷,這些軍戶身上的皮襖氈帽到處是破洞,寒風吹來,很多人都是發抖起來。一些男丁還好,他們身旁的婦人小孩更是不堪。
看著眼前這些人,王鬥嘆了口氣,這些哪是大明軍人,分明是一群大明丐幫啊,自己靖邊墩七人,雖也是穿得破破爛爛,不過顯然的,身體素質與精神面貌比他們強太多了。看來以後得花一些時間為他們調養身體啊。
等待中,劉氏與陶氏終於吃力地各端一大口鍋出來,鍋內騰騰的冒著熱氣,遠遠的一股米粥的香味飄了過來。
軍戶們一陣騷動,個個都是使勁地伸脖子往那邊看,特別是那些孩童,更是使勁地唵著口水。
劉氏與陶氏二人親熱地招呼起來:“喝粥啦,大夥都將碗筷拿過來喝粥啦。”
軍戶們紛紛從自己行李中找出碗筷,有王鬥等人在前,他們不敢擁擠爭搶,按著家口,一個個拿著碗上來排隊領粥,排在後面的只是不斷的探頭探腦,非常焦急的等待。
劉氏與陶氏不斷招呼著那些軍戶,特別是陶氏,神情間更是親熱,有新人來了,看在自己是靖邊墩老人的份上,至少王頭會將那些婦人們交給自己指揮吧?
她一邊用勺子為各人舀粥,一邊大聲道:“大夥喝著粥,可不要忘了總旗王大人的恩德啊。”
眾軍戶只是沒口子的答應,一邊各找地方狼吞虎嚥地吃起來。碗中的粥香甜濃稠,都是純正的米粥,決對沒有新增野菜樹皮之類的,過久了糠菜度日的日子,喝著這麼好的米粥,很多人都是流下淚來。
……
王鬥幾人也是一起喝粥,幾人毫不顧忌形象地在墩外席地而坐,王鬥喝了六碗粥後,拍拍肚子站起來,韓朝幾人也是隨後停了碗,再看那些軍戶,他們各人喝了一些粥後,精神氣都好多了。
王鬥讓韓朝招呼軍戶們過來,楊通也是大囔道:“總旗大人訓話了,大夥兒都快些安靜。”
王鬥走到那些人面前,看著這些人,王鬥也感覺到壓力,以後他們的衣食生存就要靠自己來維繫,自己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嗎?注視了這些軍戶良久,王鬥開口朗聲道:“昨日管隊張大人將你們劃撥於我,以後你們都在我的堡內屯田,我王鬥在這裡說一句,以後都是一堡的兄弟,我王鬥當一視同仁,決不會虧待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