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辦?”
劉延慶也很絕望。
他很清楚,一旦童貫的這個大戰略失敗,倒黴的替死鬼絕對是他。
可真要打,那也必然是打不過的。
他的五六萬人馬,現在也不過是能夠湊出萬餘人的裝備罷了,糧草更是緊缺,出了關只有死路一條。
甚至不用出關,只要對方拼命攻擊一把,他的手下恐怕就要棄關而逃。
對於自己的這幫手下,劉延慶很有信心:他相信他們一定會一觸即潰,相信自己一旦逼他們出戰,他們就敢挾制自己向董璜軍投降。當然了,要是給他們足夠的裝備、賞錢,他們倒也敢跟董璜軍正面碰一把。
兵不堪戰,劉延慶也很無奈。
可讓他投降,他也是不願意的。
他的心理,其實跟這個時代大部分的武將一樣,我不願意投降遼金做貳臣,我也打不過他們,我也可能畏戰乃至敗走,但我就是不投降。
一時間,劉延慶恨童貫恨得牙癢癢。
“為之奈何?”
劉延慶看向自己的兒子劉光國、劉光世。
這個時候,他也就只敢跟兒子們商量了。
“為今之計,要麼等童貫先敗,要麼找替死鬼了。”
劉光國直言不諱。
“童貫那邊,有老種經略相公在,且有三十萬大軍,怎麼可能會敗?”
劉光世並不看好董璜軍能夠跨河擊敗童貫的三十萬大軍。畢竟,大宋禁軍雖然魚龍混雜,但一來裝備不錯,二來也算是天下精銳遴選的,戰鬥力還算說得過去;种師道所部更不用說,是大宋最能打的精銳之一。
再加上這個季節的黃河處於凌汛期,說得難聽點,只要童貫燒了浮橋,董璜軍過河都沒發過。
“那就派人去汴梁放出風去,童貫畏敵如虎,不敢過河,任由河北糜爛,被董璜軍佔領,以此來逼童貫渡河!”
劉光國開口道:“且宦官譚稹一直覬覦童貫的位置,可派人重賄譚稹,讓譚稹多說壞話,到時候就由不得童貫不渡河了!”
“屆時……”說到這裡,劉光國一臉陰狠:“我們則把童貫渡河的訊息傳給董璜軍,董璜軍豈會放過這個大好時機?到時候,童貫軍大敗,而我們則趁著董璜軍主力殲滅童貫軍的時候,去襲擾董璜軍後方,最後再趁董璜軍反應過來之前,退保太原!”
“只要童貫軍大敗,而我們保住了太原,那就是大功一件!”
劉國光說出了自己苦思冥想的計策。
“不必賄賂譚稹,那樣只會弄巧成拙,譚稹會主動開口的!”
老奸巨猾的劉延慶想了想,決定部分採納兒子的意見。
他相信以宋徽宗好大喜功的性格和滿朝文武的輿論壓力,童貫絕對會渡河,而只要渡河,童貫就會體會到董璜加大遼鐵騎的恐怖。
整體方向已經定好,現在唯一的問題就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