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血液通暢率99%!”
&nl/min!(毫升/分鐘)”
“Re23002350!”
“湍流體積比:8%”
“滲血:無!”
&n/s!”
&nV!”
&n/s”
&n/s。”
“……”
血管的整體通暢率達到了98%和99%,在數值上,的確只相差了百分之一。
但如果這個值是五個乘積的結果,然後再相差了有1%!其實,整體水平,是存在著質地的差別。
斷肢再植,分很多種。
比較好的,就是單純的兩段切斷後再植。
可臨床中的患者從來不按照教科書生病,不乏有兩段甚至多段,在這種時候,到底能不能行保肢術,就要看個人的功力了。
目前,手外科非常常規的斷指再植術,就是兩段到三段的成活率比較高,如果再多的話,其實還是建議斷肢就近包埋處理。
而這,只是一個通量。
“裸鼠尾動脈的理論數值是0.20.3mL/min,但書上是不是好像說,這個變數越小越好啊?”一個小碩士,看到更接近教科書領域的現場,便忍不住這麼問。
80%斷尾動脈縫合通暢率,就是他們遙不可及的目標。而這還是兩到三段動脈縫合術後。
99%的動脈即時透過率,那更是夢中情術,一旦達到,就直接可以跨過練功房的標準,再水幾篇文章,留院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方子業的年紀比他們大不了多少,現在搞出來了這樣的資料,而且還是創傷外科的。
這碩士說完,都可以想象,接下來一段時間,科室裡的教授們的震怒和壓迫。
都沒人說話的情況下,突然有人發出聲音,自然是會引起所有人關注的。
變數越小,代表著縫合的效果越穩定,這在手外科屬於基礎知識。
沒人責怪他,只是左右看了一眼,發現方子業裝完逼還跑了!
更過分的是,他的逃跑理由非常正當!
急會診啊。
莫說是劉煌龍了,就算是院士在這裡,方子業要去跑急會診,你能說不讓他去?
如果你敢說這話,你就算是院士,也會被輿論衝得一塌糊塗,這是底線。
劉煌龍此刻的表情有點難看。
毫無疑問,自己盡全力立下的高門檻,就在方子業的縫合術後引數出來的這一刻,被踏得粉碎。
但劉煌龍也是一位學者,學者的前提就是要誠實,尊重事實:“變數差距越小,證明縫合術後的通量越穩定。”
“不僅僅是血液透過速度,也不僅僅是血液通暢率。”
“在大鼠中,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NCV的正常範圍通常約為 15&n/s。在正常範圍內,可以控制在變數差距5以內,就不得了了,一般只要在正常範圍內,就算達標。”
“SNCV:2527?”劉煌龍喃喃且迷茫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