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除了幼童期的太孫,最好的辦法就是調虎離山,把他身邊的護衛給調走。
現在,有了皇帝的規定,這個主意明顯不行。
所以餘穎知道,太孫作為一個未來帝國的繼承人,從這個時候起,就要開始走自己的路。
即使是他的親孃,只怕也無法決定他的事情。
事實上,在考慮過所有的情況之後,餘穎就明白一件事,原主之所以提出那個要求,那就因為這個孩子必須登上皇帝寶座。
不登皇位的下場,就是死。
因為他的父親是太子,他是皇帝親封的太孫。
而且就是太孫他登上皇位,也不意味著就一勞永逸。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太孫朱允文登上皇帝寶座後,就沒有坐穩。
因為一個個親叔叔都掌握著軍政大權,隨時可能和中央對著幹。
於是建文帝就開始削藩,最終到了燕王那裡碰到鐵板。
最後,他被自己的親叔叔明成祖逼宮,最好的下場不知道是死在那一場大火裡?還是去做了和尚。
那麼,餘穎知道太孫的路會很難。
所以,太孫還有很多東西要學。
當然,有皇帝在,餘穎不管太孫的教育。
而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怎麼挖出那個下手的人?
因為有人下手太過陰毒,想從好幾個方面讓太孫絕了登上皇位的可能。
餘穎的思緒很多,卻很快就收斂。
其他人自然沒有能力,察覺到餘穎已經想了那麼多。
最終餘穎想了一下,這些奴僕裡,如果沒有家人的拖累,那麼成為忠僕的可能性還會高點。
但,有時候有些人最喜歡搞什麼綁架他們的家人,然後就威逼利誘奴婢,背叛主人。
雖然背叛的人有些其心可憫,但錯了就是錯了。
別認為自己許下什麼下輩子賠罪的諾言,就可以。
這輩子做的孽,憑啥讓下輩子做賠償?
說不定沒有下輩子。
所以像這種空頭支票,餘穎根本就不相信。
那麼為了預防萬一,餘穎決定把這些人的資料都搞出來。
然後,把那些人的家人都妥善安置好。
就是這樣,餘穎在心裡打定主意。
不過這件事情,必須透過皇帝,一是這件事有利於太孫,二是為了防止在皇帝心裡留下猜忌的可能。
相信尊貴的皇帝陛下,並不希望自己的兒孫身邊,會出現一個垂簾聽政的皇太后。
除非,皇帝知道自己命不久遠。
而繼承人太小,那麼有一個能幹的皇太后,皇帝不得不捏著鼻子承認。
畢竟是親母子,最終大權會還給兒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