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錢亦繡的很多東西雖然放在了蓮香水榭,但晚上還是要陪小娘親住望月樓。
&nb錢亦錦和餘先生住在和熙園裡,餘先生和講堂安排在臨荷苑,錢亦錦住臨風苑。這些名字都是錢亦錦和錢亦繡起的。
&nb連動物之家也分開住了。猴哥跟著錢亦繡住在望江樓,大山要跟著錢亦錦住在臨風苑,奔奔跳跳也跟了過去。
&nb家有那麼大,就必須要配人,錢三貴又買了幾個人。他也不心疼,想著孫女手裡的那幾顆珠子,肯定比上次還值錢。還寬解心疼得直捶胸口的吳氏,“無妨,咱們還會掙更多的錢。”
&nb買了一家四口,另外還買了三個丫頭,兩個婆子。
&nb那一房人原是家裡的長工,因父親偏心繼母生的幾個孩子,掙再多的錢都被收刮乾淨,還不許分家,婆娘兒子不僅吃不飽飯,連有病了都不給錢買藥。無法,李金虎便提出自己一家賣給錢家,得的銀子都給父親,算是全了自己的孝心。
&nb那家父母還真同意了。錢三貴只給了他父親十兩銀子,說他家有個病秧子,就這麼便宜,愛賣不賣。那家人正好可以用這些錢給下面的兩個兒子娶媳婦,當場就劃了牙。
&nb錢三貴又把剩下的十五兩賣身銀子給了李金虎,李金才拿著錢去請大夫給兒子看了病。
&nb李金虎負責趕車及幫著蔡老頭跑腿,女人李嫂子專門負責歸園裡的花草。大兒子李大牛十二歲,給餘先生當小廝。小兒子李小牛十一歲,跟著蘇三武管西湖。蘇二武已經跟蔡小花定了親,兩人都要陪著錢滿霞去萬家。
&nb三個丫頭,小翠給吳氏當丫頭,同時負責正院的一些活計。小紅幫何氏,在廚房裡做事。小青給錢亦錦當丫頭,負責他院子裡的一些事情。
&nb那兩個婆子,就負責洗衣裳和灑掃。
&nb蔡老頭見歸園裡缺人,便把孫女蔡小葉從縣城叫了回來。錢亦繡素喜蔡小葉伶俐,要過去給自己當丫頭,取名白珠。
&nb這麼一弄下來,自家也成了大家庭。錢亦繡拉著錢三貴的袖子“錢員外、錢老爺”的一通亂喊,樂得錢三貴扯著鬍子大笑不已。
&nb五月四日是黃道吉日,錢三貴一家正式搬家。他們決定分兩次請客,第一天請鄉下的親戚朋友。第二天請縣城裡的張家及崔掌櫃家、王管事家、李地主、王地主,還請了縣太爺、縣丞等幾個官身,這只是客氣,也知道這些當官的不會來。
&nb四日一大早,眾人就開始搬家。個人領著個人的小廝丫頭拿東西往自己的院子裡搬,不需要搬傢俱,只把一些細軟拿過去就成。
&nb大概巳時,客人們就陸續來了。不僅鄉下的親戚都到賀,連省城的錢四貴一家和縣城的錢香一家都趕來了,還請了花溪村、大榕村關係好的鄉民。
&nb鄉下人沒有那麼多講究,男人女人都在前院喝酒吃飯,沒讓他們去後院。
&nb即使只看到漂亮寬敞的前院,也讓這些人羨慕不已。特別是那個氣派的照壁,眼饞得汪里正直向錢三貴比大拇指,說,“錢老弟,如今你們錢家,在方圓百里,就是頭一份,我們望塵莫及啊。”
&nb現在錢家三房已經不再被稱作三房了,而是直接叫花溪村的老錢家。而錢家另幾房,被叫成了錢家大房、錢家二房、錢家四房。
&nb作為長子的錢亦錦要在前院陪客,錢滿霞也要陪一些女客。
&nb不想湊熱鬧又沒有大作用的錢亦繡最清閒,留在望江樓裡陪小娘親。家大了還是有好處,她們不妨礙別人,別人也妨礙不到她們。
&nb當初這個樓的名字取了好幾個,望江樓是最不被錢亦繡兄妹看好的,結果小娘親喜歡,直接定了這個名字。
&nb望江樓的二樓,錢亦繡看著錢曉雨和紫珠、白珠把所有東西都放好歸位,小娘親還站在窗前。她從上樓起就一直站在那裡,大概已經有一個多時辰了。
&nb錢亦繡來到小娘親身邊,望向窗外,不僅能把前院、正院看得清清楚楚,歸園前的那片荒原也盡收眼底。
&nb此時正值暮春,荒原上奼紫嫣紅,在陽光的照耀下,如天上的雲霞墜入人間。
&nb那條彎彎曲曲從家門口伸向村裡的小路,如金色的絲帶,蜿蜒在綠草紅花之中。
&nb那片美麗的花海,就是小娘親心中最美麗的花。
&nb“孃的繡品快完成了,陸師傅的屏風架也快完成了。娘,咱們家如今不缺錢,繡兒已經有兩個丫頭了。咱能不能把屏風留下,這麼好的東西應該當傳家寶。”錢亦繡跟程月商量道。
&nb她真捨不得把這麼好的東西賣出去,這就是價值連城的藝術瑰寶。
&nb程月搖頭道,“留在家裡江哥哥永遠看不到,就不會知道月兒天天在等他。把屏風賣去北方,江哥哥就是去了那裡。”還怕錢亦繡陽奉陰為,又低頭鄭重囑咐道,“繡兒一定要聽孃的話,不能騙娘,一定要把屏風賣去北方。”
&nb錢亦繡只得點頭答應,心中又有了另一番計較。這個屏風不賣,照樣能去北方,讓更多的人看到,也不算違背小娘親的初衷。只不過,自家保不保得住,就要看運氣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