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任伯昌把我打傷的。”
羅貴緊緊的握著葉寧的手,他知道,在長安,乃至整個炎黃,就只有葉寧能幫他。
他也只能把這件事告訴葉寧,才有機會把這輩子的憋屈全都發洩出來。
原來,很多年之前,羅貴的父親羅衍,跟任丙蒼是師兄弟,都是永福虎尊拳的第三代弟子。
他們的師父曾是虎拳大師李昭北之徒。
因為李昭北徒弟眾多,傳到任丙蒼這一代之後,已經出了很多變數。
任丙蒼和羅衍習得最精髓的拳法,互相研習,任丙蒼擅長拳法,改虎尊拳為怒虎拳,自立門派,在長安城落腳,開武館,收學徒。
也就是這長安武道協會的前身。
而羅衍擅長腿法,在他的老家永福,改怒虎拳為虎腿,也開設了武館。
那個戰亂年代,雙方的交流並不多。
但是武道界中,一向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很多武道界的人,都傳言羅衍的虎腿比任丙蒼的拳法更強,這就導致雙方產生了矛盾。
任丙蒼數次邀請羅衍來長安比武,羅衍都以事務繁忙為由,拒絕了任丙蒼的邀請。
任丙蒼認為羅衍這是瞧不起他,便言語相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說比武只有他們兩人,像當年師兄弟之間的切磋一般,無論輸贏,都不會外傳。
如若再不應允,這師兄弟的情分也就到此為止了。
武道中人多好面子,任丙蒼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羅衍自然也無法推辭,便獨身一人前往長安。
卻不曾想,這一去,便不復返了。
好好的一個人,失蹤了。
沒有人知道羅衍去了哪裡。
有傳聞說羅衍在路上就碰到了戰亂,在炮火中死了。
也有人說羅衍到了長安,跟任丙蒼比試輸了,被任丙蒼失手打死了。
而任丙蒼則矢口否認羅衍到過長安,與他比過武。
不管哪一種說法,羅貴都無法相信自己的父親死的如此不明不白。
只因為羅衍到了長安後,曾經給家中郵寄了一封信。
這封信,因為戰亂的原因,輾轉到達羅貴手中時,已經是數年之後!
信中說,羅衍到了長安,尋到任家,得到了禮遇。
打算在長安停留數日,與任家切磋學習數日後再返回。
雖然只有簡單的幾句話,卻是羅衍的親筆信,羅貴認得自己父親的筆跡。
當時任丙蒼卻不承認羅衍到過長安。
這與信中所說,大相徑庭。
羅貴為了自己的父親尋到長安任家,尋找父親的蹤跡。
結果任家卻不承認羅衍來過,並且把羅貴攆出任家。
羅貴一怒之下,要跟任丙蒼決鬥。
任丙蒼自持身份,自然不會跟羅貴動手。
決鬥這事,就落在了任伯昌的身上。
座位任丙蒼的大兒子,任伯昌當時的實力和羅貴不相上下。
羅貴對怒虎拳也是心知肚明,知道任伯昌拳法出眾,對戰之時也是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