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官僚體制內的人,魏文勳對太史安康的心態把握可比王守哲精準得多。
說句實在的,這青蘿衛就是靠著王守哲才拿下來的,跟開荒也差不多了。如果不是牽涉到朝廷的威信問題,郡守府必須佔據主導地位,就算直接把青蘿衛按照開荒的標準全劃給王氏,太史安康也不會有太大意見。
如今就只是劃這麼一塊地盤,太史安康自然更不可能有意見。反正以王守哲賺錢和治理地方的能力,青蘿衛將來的稅收只會多,不會少。
之後,王守哲和魏文勳便直接按規矩走了遍流程,在郡守府的各部門都備了案,最後在郡守府簽發的空白地契上籤上了王守哲的名字,蓋上了官府頒發給世家的官方印鑑,這片海域便正式歸入王氏名下了。
放下筆,王守哲順手將地契收入了儲物戒中:“我這就讓守達商行的人過來實地勘測,確認一下空中的情況。如果罡風不大,情況允許的話,我就讓守達商行直接在城裡駐點,往後養殖出的海產就直接從青蘿衛出發,運往各地。”
“那感情好。”魏文勳等的就是這一句話,當下便是哈哈一笑,“慶安郡內的世家平日裡難得能吃到海鮮,這一批養殖出的海產銷路想必不用愁。老魏我就預祝守哲家主財源廣進,早日晉升六品世家了。”
聽到這話,一直默不作聲的王宗安嘴角一抽。
王氏如今的天人境數量早已經達到了三個,未來還會更多。只要父親願意,隨時都可以晉升六品。
也不知道,如果魏文勳知道這一點,會是什麼表情?
“咳咳~那就承蒙魏指揮使吉言了。”
王守哲咳嗽了一聲,仿若無事地繼續和魏文勳考察起了青蘿衛城的工程進度。
青蘿衛現如今的局面,可以說是他一手策劃出來的,他對如今的局面也很是滿意。
事實上,早在最初,他知道青蘿海的情況之後,就已經盯上這片海域了,只是苦無下手的機會。
青蘿海這片海域,雖然海寇盛行,但海寇數量多則多矣,卻都是各自為政,就像是一盤散沙,整體實力算不上特別強大。
海寇之中,最強大的一支海寇團伙,老大也不過就是天人境中期。隴左郡出動了三個天人境初期,一通圍剿,便將那支海寇剿滅了。
真論實力,蛟龍幫都比他們難對付得太多了。
之所以青蘿海一直沒人治理,說到底,還是利益在作祟。
在空中冷鏈運輸出現之前,海產品的保鮮和運輸是個大難題,天然捕撈的海產品就已經供大於求了,自然不會有人去搞海產養殖。
海上的利益,主要仍是來自於捕撈以及海貿。
但深海中兇獸肆虐,又有颶風洋相隔,即便是捕撈和海貿,也只能在沿海進行。這樣一來,所能產生的利益就十分有限了。
王守哲專門調查過,發現青蘿海剛開發那會兒,還有不少中小世家搞海上捕撈和海貿,但隨著海寇的逐漸橫行,中小世家的船時常遭受劫掠,無法再依靠捕撈和海貿盈利,逐漸便放棄了這一塊利益,轉而向其他方向發展。
久而久之,漸漸便只有像曹氏這樣,實力強大,有強者坐鎮的船隊,才能在海面上安全航行,攫取海上捕撈和海貿的利益了。
這其中,海寇的肆虐,要說沒有曹氏等海貿世家的放縱,或者推波助瀾,王守哲是不信的。
而如今,隨著空中冷鏈運輸的發展,海產品的保鮮和運輸不再是難題。海產品的養殖,遲早會和農業一樣,變成未來沿海地區的支柱型產業。
而王氏要做的,就是趕在所有人前頭,將海產養殖這一塊的產業鏈搭建完成,成為這一行的龍頭老大,並乘此東風一舉拿下定價權和說話權,成為制定規則的那一方。
而與此同時。
就在港口不遠處。
一個狹長而小小的天然小灣內,海水純淨如冰,隔著丈餘深,依舊能見到潔白潤玉般的細沙和岩石。
幾條漂亮的小魚兒靈動地遊動著,時不時拱開沙礫覓食。不遠處的古沉木縫隙之中,一隻巴掌大小的幼年刺螯蟹,正耐心地潛伏著,只等著有不夠謹慎的小魚兒靠近縫隙,它便能一舉出擊,飽餐一頓。
漸漸地,那群小魚兒不斷接近螃蟹的伏擊點。
這場景,如同一副優美的畫卷。
驀地。
一艘兩丈長的近海小漁船劃破水波疾掠而來,打破了寧靜,也驚擾了那群小魚兒。
小魚兒速度極快地一鬨而散。
那隻可憐的刺螯幼蟹豎著眼睛僵在原地,多半要餓肚皮了。
小漁船上,一前一後,正站著兩位“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