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左郡的絲綢技術,從種桑養蠶再到將生繭繅絲,以及到最後紡織成素色絲綢,早已經有了一整套熟練的工序。
但是這一套工序,在繅絲和紡織這兩項上,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工和時間。
這些年來,王守哲與大哥王守信不斷研發改進著繅絲技術和紡織技術。
你說讓王守哲畫個完整圖紙出來,自然是打死他也畫不出的,甚至一些原理他都不過一知半解。
但是上輩子大量的散碎知識,以及非常明確的方向性。聯合眾人的智慧,最終還是鼓搗出了相對初級的水車動力繅絲機械,以及水車動力紡織機。
基礎性的發明創造並不難,難的主要還是一個方向和思路,只要沿著方向和思路摸索和不斷改進,終究還是能成型的。
(搞發明這一點,老傲比其他作者有更多的發言權,畢竟老傲也有自己的發明專利,並投產及盈利了……)
所謂的水車動力結構看起來十分簡單,就是大型水龍陣的縮小版和變種。
在此之前的繅絲技術,用的都是腳踏繅絲車。一人一車,可同時繅三錘生絲。
但是現在的水動力繅絲車,可同時帶動數百個紡錘,實現了人錘分離,只要十個左右的繅絲工,便能滿足這一架水動力繅絲車運轉。
相比於腳踏繅絲車,非但人均產量高出十倍,產出的生絲更加柔滑細膩。
而與此同時,水動力紡織機驅動原理一致。只是在紡織結構上又做了進一步的改進,雖然王守哲不知道這東西,和他記憶中模糊的珍妮紡織機形狀有多少區別?
但是毫無疑問,它的生產效率遠遠大於現在普通的腳踏紡織機。
只要水資源充沛,它便能日夜運作僅需要少量的人工輔助而已。
拋開建設成本製造成本。
水動力紡織機一旦投入運營,生產效率將高到可怕。
單位人力效益大約是腳踏織布機的四十倍左右。
而且繅絲車,以及紡織機,都不是純粹的木質結構,王守信令鐵匠打造了許多機械結構。
尤其是一些最關鍵核心部位,甚至動用了煉器師!!
這也使得這兩種機械結構穩定性比較強,只要維護得當便能長期使用下去。
基於種種優勢。
金沙徐氏的族長——徐安澤,最近興奮的根本睡不著。
日日夜夜都是守護在建設工地上,因為他知道一旦開始投入運營,便是金沙徐氏的崛起之日。只要給他們二三十年時間,就有可能衝擊八品世家了。
哪怕僅僅是三方合作的最底層,原始的加工單位,他也相信長寧徐氏和平安王氏,都不會虧待他們。
畢竟一個是主脈,另外一個則是關係非常親近的姻親家族。
而且王氏家主王守哲,又是一個對盟友非常大方的家主。
不過徐安澤更是知道,要想崛起,還得過一道難關。
夜幕降臨!
數道灰色的影子,出現在了金沙徐氏的地盤上。他們站在高地,遠遠地望著洋灰建築成型的工坊,眼眸中掠過一絲冷芒和殺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