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同意!”
中國知網傳播學週刊會議室,一個編輯重重地拍了下桌子。
在這個會議室之內,此刻正坐了業界的一些大咖,還有中國知網傳播學週刊經驗豐富的老編輯,他們每一個都是傳播學業界的前沿人士,這一次的會議,照例是要為下一期的中國知網傳播學週刊推選文章。
之前經過審核後推選上來的文章,最終要透過大家來投票決定,這也是必經的程式,中國知網週刊的嚴謹性和權威性,也是經過如此之多的程式來的。
當然,以往的會議上,也沒有如此之激烈的討論,今天眾人卻是因為其中的一篇論文,而吵得火熱。
“為什麼不行了?”
另外一個女編輯皺眉問道。
“這一篇論文,是完全的技術決定論。”
“技術決定論又怎麼樣?”
“技術決定論,就不能上刊物,這個方向是錯的!”
那個老編輯滿臉憤怒,敲著桌子:“技術決定論早在之前就已經被駁斥了,這個方向的論文,都是錯的。”
“老梁,你先冷靜一下。”
“這個事我無法冷靜。”
另外一個編輯也是開口了:“老梁,你看沒看這篇論文?我可以說,他提出了一個極其新穎的觀點,甚至有可能顛覆目前傳播學界的一些看法。”
“我不論它的觀點有多新穎,我就想告訴你們,這個事我不同意,技術決定論的大方向就是錯的,就算它這篇論文是對的,但建立在大方向上錯誤的論文,又如何能稱之為對?”
“不錯,我們都知道,主流的觀點是互動論,之前的技術決定論和科學決定論都過時了,互動論才是正確的方向,我認同老梁的說法。”
又是一個編輯開口。
“更何況,之前中國傳播學大會上,就在相關問題上說過,不能允許一些具有錯誤觀點的論文出現在週刊上,我們是帶頭人,我們是權威,必須要扼殺一些錯誤觀點,保證一些學術工作者的正確性,這是我們應該起到的學術把關人作用。”
一個比較年輕的編輯推了推眼鏡:“我不認同這樣的觀點,首先,我們中國知網週刊,是全國影響力最大的週刊,它的作用和定位,不應該是排除錯誤觀點,而是應該將新穎的學術觀點和有意義的學術論文推舉出來,而不是說將不符合方向的論文就排除出去,這是不對的,這點很有問題,把關人的作用不是這樣把關的。
其次,學術上不能帶有個人的偏見性,嚴格意義上來說,弄學術根本就沒有正確的方向可言,我們現在瞭解的真理,放在未來就未必是真理,這一篇論文我看了,質量水準,就算是在座的各位來看,也未必比得上,這麼一篇高水準質量的論文,為什麼不能刊登在中國知網週刊上?”
“上次中國傳播學大會就明確提出了,規劃了主流方向。”
“老梁,我想問你一件事,你稱體重的時候,是怎麼確定自己的體重?”
“砝碼啊。”
“那你又怎麼知道,這個砝碼是一定準確的呢?沒錯,現在這個砝碼是經過科學定義加工後生産出來的,但要是這個砝碼錯了呢?那你不就得出錯誤的體重數量了?”
“不錯。”之前那個女編輯也是在開口,“中國傳播學大會,的確是說了相關主流方向,但是,中國傳播大會也未必是正確的,弄學術本來就沒有正確一說,再說了,技術決定論也未必像我們想的那麼膚淺。”
“我認為老梁說的沒錯,技術決定論現在就是過時了,這個方向是錯的,人類、科學、技術,這些都是相互影響的,沒有什麼能完全決定,這一篇大方向是錯的。”
整個編輯室內,都是互相爭執,這些編輯,基本上都是吵翻了天。
大體上,所有的編輯分為了兩派,一派以老梁為首,關於這篇論文,絕對不能上週刊;而另外一派則是持相反的意見,認為這一篇論文,完全就是可以上週刊。
總而言之,彼此爭鋒相對,整個編輯室都成了辯論會。
“算了,再爭執下去也爭執不出一個結果,我們投票吧。”
一個小時後,一個編輯扯了扯衣領,他整個人都是頗為燥熱,面紅耳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