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它過來,齊敬之不動聲色地伸手在腰間一抹,鉤陳院金牌立刻隱入玄袍之內,不見了蹤影。
數息之後,成德器走到近前站定,待喘勻了氣息,體內若有若無的水聲也平復下去,這才不慌不忙地抬頭拱手,恭聲問道:“還請恕成某眼拙,不知貴客如何稱呼?”
齊敬之不答反問:“你便是這歇馬棧的掌櫃?”
成德器緩緩點頭:“成某平日便在這歇馬棧中修行,只在今夜這種時候才出來支應一二。”
齊敬之又問:“除了眼前這些妖鬼,今夜來赴宴的還有誰?”
成德器似乎全無戒心,有問必答且毫不猶豫:“成某隻管開門迎客,委實不知究竟。不過依著往日經驗,但凡道城隍老爺下帖請人,梅州北邊這條道上的神怪都會給幾分面子。”
“這其中能排上號的倒也不多,首先便是四路黑白神,這八位與道城隍老爺最是親厚,其次便是附近的山靈,名頭最大的有三位,分別是毗陵的高天丈人、夏山的豎眼婆以及巴丘的金瓶孩兒。”
齊敬之聽了就目視輻大:“這三個山靈的性情行事如何?”
輻大想了想方才言道:“這三位的名頭不小,我們兄弟從前不敢湊得太近,對它們所知不多。那高天丈人和金瓶孩兒名聲尚可,唯獨豎眼婆是出了名的性情暴虐,還是個愛吃人的。因為人族的眼睛是橫著長的,那婆子便把生人叫做‘橫眼肉’。”
齊敬之忍不住皺起眉頭,先是吸食人血的異蛇坂鼻,再是將人族當做肉食的豎眼婆,這梅州的鎮魔院都是尸位素餐之輩不成?還有那個道城隍,善惡不分、結交匪類,實在不像是受敕封的正神。
念及於此,他便朝安靜站在一旁的成德器輕輕頷首:“好教成掌櫃知曉,本座姓鹿名棲雲,號麟山客,又號剝皮魔君,此番赴宴乃是受了牛頭崖兩位路神的邀請。”
成德器除了見到七個車輻童子時有些驚訝,而後都是一副事不關己、來者是客的態度,聞言便是一躬身:“原來魔君是從麟州遠道而來!再有一會兒便到開宴的時辰了,不知魔君在飲食上可有什麼講究,小店也好趕緊準備。”
齊敬之呵呵一笑,溫和問道:“今日宴席上可有橫眼肉麼?”
成德器聞聲抬頭,正對上三隻怒目火眼,當即搖頭道:“此地終究是人族地盤,道城隍老爺向來管得嚴,不許小店以生人做菜。”
齊敬之語氣不變,擺了擺手道:“那就算了,只要是人族飲食便好。”
不待對方答應,他緊跟著又問道:“成掌櫃在歇馬棧修行,見多了南來北往之客,胸中見識定非尋常神怪可比,可否為本座解惑?”
成德器一愣,語氣裡帶了些許疑惑:“魔君想問什麼?若是能說的,成某定然知無不言。”
齊敬之便問道:“本座曾去過不少州郡,卻只在梅州聽聞過道城隍和路神之名,不知是何緣故?”
成德器聞言恍然:“原來是這個。好教鹿魔君得知,梅州北部這片地方山嶺溝壑縱橫,山中歧路岔道極多,岔道之上又有岔道,行旅之人稍有不慎就要迷路乃至困死山中,便是本地百姓也時常歧路亡羊、無處找尋。”
“久而久之,那些歧路岔道承受了諸多憂懼迷惘,滋生出許多道精路怪,甚至漸漸向南蔓延,令山外的尋常道路也多出了許多歧路和死路。為了應對此種境況,本地官民想了許多法子,道城隍和路神也就應運而生了。”
成德器頓了頓,忽而反問道:“其實要想說清楚這個,便要先說一說這世上的道路劃分,尤其是歧路岔道的種種名目,不知魔君可知曉?”
齊敬之乾脆搖頭:“願聞其詳!”
成德器捧了捧朝下墜的大肚腩,侃侃而談道:“按照自古流傳下來的說法,一條路若是沒有分岔,一條道走到黑,最終只有一個目的地,便叫做一達,一達謂之道路。”
“若是道路上出現一條岔道,這就有了兩個目的地,便叫做二達,二達謂之歧旁,意為岐道旁出,也稱歧路。”
“三岔路口便是三達,謂之劇旁,這個‘劇’字意為繁多,‘劇旁’便是旁出歧多之意。”
“以此類推,十字路口為四達,謂之衢;四達通衢復有一歧出者,猶如梅開五瓣,便是五達,謂之康,梅州山中多有康衢,這便是梅州之稱的由來;三道交匯於一處則為六達,謂之莊。”
“如今常用‘康衢’‘康莊’來指代寬闊平坦、四通八達的道路,便是源出於此了。聽說大齊國都之中就有許多康莊之衢,號稱道闢康莊,無往不利;車同軌轍,到處皆宜。”
“只不過那等人道盛景乃是國都才有,本地山中梅開五瓣、歧路旁出,就只會讓人迷途難返。據說梅州開創之初,北面山中便有許多道路之精橫行,其名為‘忌’,狀如野人,又有千年道路滋生妖怪,其名為‘趺’,狀如野女而黑色。”
“這些道精路怪為害不小卻又屢剿不絕,直到梅州百姓為了防煞而立擋箭碑,誤打誤撞養出黑白路神,這才漸漸此消彼長,擋住了忌和趺的南向蔓延之勢。”
“其後又有道城隍老爺登位,幾代道城隍接替相續,終是以這條道路為界,將大多數道精路怪連同其它山中精怪一併與百姓隔絕開來。”
“時至今日,梅州人道大興,甚至有餘力北向入山,以至於靠南的大片山嶺之中精怪絕跡,尋常百姓或許聽說過道城隍與黑白路神之名,卻是不知忌和趺為何物了。”
一時間,齊敬之聽得竟是入了神。
他有天地玄鑑在手,走了一趟東海遼州,還拜入了仙羽山,自問也見過許多種類的精怪,可這依附岔道歧路而生的道精路怪,當真是初次聽聞,而且按照成德器的說法,道城隍與黑白路神倒也並非一無是處,後者雖也害人,對古時的梅州百姓而言卻是兩害相權取其輕了。
布袋澗和牛頭崖的兩對黑白路神被天地玄鑑煉化,此時靈性有知,怕是會生出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憤慨和委屈來。
念及於此,齊敬之點了點頭,復又好奇問道:“成掌櫃,這道路六達之上可還有說法麼?”
“自然是有的。”
成德器繼續道:“三道交匯、一路歧出為七達,謂之劇驂;四道交出為八達,謂之崇期;四道交出、復有旁通者為九達,九達之道謂之逵。”
“傳說歧路越多,滋生的精怪越是厲害,是以梅州向有嚴令,無論官民道路一律不得超過五達,否則以供奉邪神淫祀論處!即便國都之中,道路也只到康莊而止,以免滋生巨妖為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