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軍被平定之後,崇禎新政也迅速的傳入了四川,李定國幾人這才恍然大悟。
難怪朝廷在將大西軍剩下主力合圍之後,還願意招撫,原來是大明有新的大麻煩,需要儘快騰出手來應對。
不過李定國幾人並沒有什麼怨言,因為主動權掌握在明軍手中,若是大明沒有這個麻煩,還不一定願意招撫呢。
崇禎立即下令讓孫傳庭和周遇吉率領各自所部以及改編過的闖軍降軍撤回北方。
至於沈浪派去支援的援軍,以及改編過的大西軍則交由沈浪指揮,以確保南北軍力相對平衡,可以震懾那些心懷不軌之徒。
崇禎新政雖然推出來了,但是要全面實行開來,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些政策真正貫徹下去需要一個不短的過程。
比如學校的開辦,實業的興辦,土地政策的全面實施,徵兵制的實行等等。
之前做得更多的是宣傳,沒有直接全面的強行推進,所以只是在各地引起了一些騷亂和動盪,大多勢力也只是在觀望。
現在,沈浪和崇禎要開始逐步推行了,首先向崇禎的自家人,也就是皇族動手。
免得將這些人放在後面,然後被有心人利用,再整出個監國朝廷來。
所有封地全部撤消,收歸國有,親王和郡王入京,郡王以下無須入京,自由選擇生活之地,不再限於藩地之中。
親王府和郡王府每年可以固定領到一筆供養費,親王府為每年三萬銀元,郡王府為一萬銀元。
郡王之下,可以按之前的俸祿領取五年,五年之後不再發放,自謀生路。
這一下,是要砸了很多宗室成員的鐵飯碗,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將來考慮。
哪怕是親王府,每年三萬銀元的費用對普通人來說是一筆鉅款,但是對奢靡慣了的他們來說,根本無法支撐以前的奢華生活。
若不想降低生活質量,就必須得另想他法。
而郡王以下的宗室成員,五年之後更是無法再領到朝廷的供養費,若不能在這五年過渡期中找到出路,那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崇禎新政的這條政策,被所有宗室成員所痛斥,強烈反對。
他們不停的上書,對崇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甚至是搬出祖宗家法,就是希望崇禎能收回成命。
崇禎沒有任何回覆,最後甚至都懶得看。
此時,更是直接下令讓孫傳庭將自己麾下大軍分派向北方各省,讓其督促各封地的藩王儘快撤除封地,然後入京。
南方各省由沈浪督辦,四川,貴州,廣西幾省,他便直接交給李定國,劉文秀和艾能奇他們去處理。
幾人也非常樂意,因為他們本身就對蛀蟲般的藩王深惡痛絕,這些年也殺了不少宗室藩王。
難怪陛下沒有追究,原來朝廷也要對這些可恨的藩王下手了。
其實,決定對藩王動手,崇禎也是猶豫了很長時間,畢竟是同宗同源,都姓朱,有同一個老祖宗。
而且他們也不掌兵權,不能輕易的離開封地,對他崇禎的統治基本產生不了什麼威脅。
要向他們動手,崇禎是有些於心不忍的,倒是沈浪幫他做出了最終決定。
沈浪只說了一句話:“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中興大明和保全藩王的特權,恐怕只能取其一。”
如今宗室成員已經超過二十萬,而且還在不斷的急劇增加,不但是給各省,對整個大明也是沉重的負擔,會嚴重的拖慢大明中興的程序。
而且,崇禎新政涉及到各個階層,若還想要保全宗室的特權,勢必會引起更多人的不滿,讓改革的難度更大。
最終,為了自己的抱負,崇禎還是選擇了向宗室下手。
畢竟又不是要將他們全部誅滅,只是剝奪他們的一些特權而已,為了大明,也只能犧牲他們的部分利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