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倫威爾麾下的新模範軍主力一共有七萬人,而倫敦城內的東方軍隊只有幾千人,兵力相差二十倍左右。
倫敦城雖大,經濟也很發達,但並不是稜堡結構,城牆也不是很高大,更沒有護城河。
所以倫敦城不是一個適合堅守的城市,這也是當初國王輕易被趕出倫敦城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即便如此,克倫威爾也沒有急著發起進攻。
因為東方軍隊除了這些劣勢之外,優勢也非常明顯,他們火炮的威力大得多。
而且那些可以飛到天上進行轟炸的飛船,新模範軍再厲害也拿他們沒有任何辦法,只能被動挨打。
克倫威爾再自信,也不敢無視,只有想辦法將其危害降到最低,不然這場戰鬥會非常艱難。
透過剛才的情報,克倫威爾召集麾下將領好好的商討了一下對策。
眾人都沒有太好的辦法,目前唯一可行的策略是先儘量不要讓兵力太過集中,然後再構建更多的隱蔽工事。
因為對方出現的飛船隻有十幾只,兵力分散開,就能讓對方飛船沒有辦法集中轟炸。
而構建隱蔽工事,既可以隱藏兵力和物資,也可以起到迷惑作用,消耗對方的彈藥。
克倫威爾和他的部下都想到,這支東方軍隊遠道而來,後勤補給肯定不容易。
糧食、衣服、刀劍這些還好說,特別是他們那些可以發生爆炸的炮彈,別說英格蘭王國,整個歐羅巴洲都找不到,只能從他們國內運過來。
從歐羅巴洲到亞細亞洲,至少要好幾個月時間,甚至一年左右,他們攜帶的彈藥能夠堅持到那麼久嗎?
所以那些東方人,肯定會節省彈藥,不敢肆意轟炸。
想到這裡,克倫威爾和麾下眾將才稍稍鬆了一口氣。
克倫威爾隨即吩咐下去,以五千人為一支,將麾下七萬兵力分散佈置在泰晤士河北岸,倫敦城西面和北面的一片區域中,距離倫敦城五英里左右。
如果附近有城鎮,就儘量在城鎮中駐守。
與此同時,他開始組織大量民眾準備修築前沿攻擊陣地,如壕溝、土牆、木柵等。
他的策略是先挖壕溝不斷向倫敦城延伸,這樣不但能夠保護己方進攻計程車兵,還能夠儘可能的削弱東方軍隊火炮和飛船的威脅。
必要的時候,直接挖地道進入倫敦城。
只要進到倫敦城,東方軍隊的火炮就失去了威脅。
如果成功的與東方軍隊近距離交戰到一起,那他們的飛船也會失去作用。
再憑藉絕對的兵力優勢,新模範軍必將取得最終的勝利。
看來,取得無數勝利的克倫威爾並沒有太過託大,也沒有被東方軍隊手中掌握的神器給嚇倒,反而迅速的找到了最合適的應對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