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幾分鐘時間,羅伯特·布萊克就眼睜睜的看著己方超過二十艘商船和一船戰艦被對方艦隊狂轟濫炸而幾乎沒辦法進行有效還擊。
然後有的船隻濃煙滾滾,有的生起大火,還有的已經發生側傾,正在下沉……
其他離得近的商船看到這一幕,幾乎都不敢再靠近了,甚至有的已經開始調頭逃跑了。
更可怕的是,這種逃跑的趨勢已經蔓延到自己這裡來了,羅伯特·布萊克看到周圍的一些商船已經默默的放緩速度,有的甚至偏轉方向準備離開,顯然是被嚇破了膽。
畢竟,他們只是商船,雖然心中都有一顆當海盜的心,但沒幾個人願意這樣去送死,太可怕了,根本看不到任何取勝的希望。
這就相當於一群海豹,原本是要去圍捕獵物,結果發現自己圍的是一群鯊魚。
海豹再多,除了成為食物,根本難以對鯊魚夠成多大的威脅。
可是說一千,道一萬,真正戰鬥持續的時間連一個小時都不到,能這麼快承認失敗嗎?
而且背後就是倫敦港,倫敦港一失,對方就能夠沿著泰晤士河北上去進攻倫敦城。
此時倫敦城的防禦也是非常空虛,一旦倫敦城被對方佔領,那將是整個英格蘭王國的恥辱。
議會軍好不容易戰勝王黨,即將要掌控英格蘭王國,突然遭到如此的失敗,必然是威信大失,後果非常嚴重。
而且,羅伯特·布萊克也很清楚,就算撤退,自己這些戰艦恐怕也會損失巨大,因為對方肯定會捨棄那些商船,而全力來攻擊己方戰艦。
所以,他不顧一切的下令繼續進攻,嚴禁撤退,甚至不惜用火炮去威懾那些想要逃跑的商船。
可是,這不是四年之後。
因為正史中的四年後,羅伯特·布萊克率領的艦隊在達格尼斯海戰中敗於荷蘭人手中,他深刻反省,意識到英格蘭海軍的軍紀太過渙散,竟然有不止一艘戰艦在激戰的關鍵時刻臨陣脫逃。
這對士氣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會導致原本應該取勝的戰鬥最終以失敗收場。
隨即,他痛定思痛,親手製定了英格蘭海軍的第一條紀律條令,條令一共有三十九條,而其中的二十五條都是要直接被判處死刑的,非常的嚴苛。
也正如此,英格蘭海軍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變得勇敢了很多。
透過幾次英荷戰爭,成功的戰勝荷蘭人這個強大的對手,打出了英格蘭海軍的威名,讓英格蘭王國的海軍可以稱霸全球。
所以,後世英格蘭人認為紀律條令對英格蘭海軍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並認為羅伯特·布萊克此舉奠定了英格蘭海軍的傳統,這些傳統在以後幾個世紀中,一直是英格蘭王國榮譽的基石。
事實也確實如此,正史中羅伯特·布萊克發明的戰列線戰術和紀律條令,讓英格蘭海軍強大了幾百年,也讓羅伯特·布萊克的功勳傳揚後世。
可是,這一切隨著沈浪的出現,都沒能來得及實施,戰列線戰術被沈浪捷足先登,紀律條令也因為這些年英格蘭王國的內戰,海軍的發展被忽視,所以也沒有機會制定。
若是這一戰羅伯特·布萊克能夠儲存一定實力撤離,說不定他能夠提前一步將這個條令頒佈出來。
但是,他的麾下似乎不太願意陪他堅持到那一刻,就連正規戰艦都想要加入逃跑的行列了。
面對此情此景,羅伯特·布萊克難道還能真的現在就開炮將他們擊沉?畢竟這不是槍斃一兩個不聽命令計程車兵。
就算要算賬,也要等到這場戰鬥結束之後,而不是現在就內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