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浪回到京師的第二天,黃蜚佔領島原藩,並順勢收復肥前諸藩的訊息便傳來了。
從大明的艦隊出現在長崎灣開始算起,一共也不到十天。
整個期間,大明的艦隊只摧毀了長崎城的沿海炮臺,然後埋伏了一次敵人主動發起的夜襲。
戰鬥的規模不大,沒有戰死一人,其他事情就由勾心鬥角的倭國各藩解決了,黃蜚便坐收漁翁之利。
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說明以倭制倭的政策是可行的。
崇禎也非常的開心,小小倭國,千百年來,吞我華夏之心不死,此役定要置其死地而永不復生。
沈浪和崇禎協商之後,立即決定運兩千支前裝滑膛燧發槍到長崎,然後支援給鍋島家的佐賀軍,讓他們幫助大明繼續開疆闊土。
在大明,前裝線膛燧發槍都已經基本是要被淘汰的貨了,一線作戰部隊已經陸續換裝後膛針發槍,淘汰下來前裝線膛槍給地方守備軍。
至於這種滑膛槍,之前都沒有正式的量產過,沈浪來大明之後第一款量產的槍就是線膛槍。
這種被閹割的款式,就是特供版的,是一年多前沈浪特意下令開闢兩個車間開始生產的。
目的就是供給給多爾袞,還有現在的鍋島家,讓他們拿著大明的這些落後幾代的先進武器,幫助大明實現一些目標,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這對黃蜚率領的勇衛營基本上沒什麼影響,就算鍋島家突然起什麼壞心思,也翻不起多大的浪來。
雖然這款槍在大明是垃圾貨色,但是其整體效能,肯定要比倭軍的鐵炮優良得多。
只有爪牙更鋒利,才能更容易撕裂對手啊。
好事成雙,在沈浪回京的第五天,科學院又傳來了一個好訊息。
雖然不是沈浪正在期待的機槍,但這項發明也非常的具有顛覆性,甚至比機槍的應用範圍更廣,那就是“炸藥之王”:梯恩梯(TNT)。
倒不是沈浪覺得機槍比梯恩梯更加重要,而是他覺得研製梯恩梯就像之前的無煙火藥一般,中間牽扯到各種原材料的研發,然後才能一步步的得到梯恩梯。
整個過程很繁瑣,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耐心。
可沒想到,梯恩梯還是先一步研製了出來,這倒是個意外之喜。
其實對炸藥的研發,沈浪是非常重視的,在他和朱慈烺的推動下,科學院設立的炸藥研究專案組有近十個。
其中主要的有五個,分別是:苦味酸、硝化甘油、梯恩梯、達納炸藥、黑索今。
其中,對梯恩梯的研究開發投入的精力最多。
因為梯恩梯在正史中的19世紀被髮明出來,並被廣泛應用後,一直到二戰結束前,都是公認的綜合效能最好的炸藥,所以才有“炸藥之王”的美稱。
不是因為它的威力,它的威力在這五種炸藥中,也就比苦味酸強一些,比其他幾種炸藥都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