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貝德爾上尉和他的部下按照勇衛營的要求,放下武器,舉起雙手出來投降後,他們都懵了。
因為從四面八方顯露出來的明軍,哪有幾百上千?連一百都不到。
即便己方損失慘重,也不止剩下一百人。
“你們是不是還有很多人藏著,沒有出來?”貝德爾努力忍住肩膀上的疼痛,都忍不住問出這個問題。
但誰又真的會說荷蘭語,自然沒人告訴他答案。
其實,貝德爾心中已經有了答案,只是他心中不願承認罷了。
若是真的有幾百上千明軍,戰鬥都已經結束了,還有什麼好隱藏的。
可是,就這麼點人,他們的火力怎麼這麼可怕?貝德爾百思不得其解,他麾下倖存下來計程車兵也都想不通。
因為從他們獲得的訊息得知,如今的東方已經漸漸落後於西方了,火器並不比自己先進。
不管是明國還是倭國,一些火器還是模仿歐羅巴各國的。
可他們又哪裡知道,他們所知的訊息早已經過時了,大明這幾年的變化豈止是翻天覆地來形容。
不過要說後悔,那肯定是沒有,畢竟剛才明軍表現出來的火力太強大了,絲毫不弱於幾百人的輸出。
若是繼續頑抗下去,依然只有失敗一途,最終活下來的恐怕也沒有幾人。
透過這一場規模並不大的戰鬥,貝德爾似乎明白了什麼,他在心中不由擔憂的想著:
“荷蘭東印度公司恐怕是招惹了一個正在甦醒的東方巨人,我們對這個東方巨人的瞭解太少了。”
而打敗他們的勇衛營卻沒有想那麼多,劉百總立即開始統計戰損。
己方傷亡二十八人,還是有些慘重的。
主要是第一次爭奪敵方戰船時損失的,因為為了儘快登船,不少士兵直接暴露在敵人火力之下。
第二次伏擊時的傷亡就很小了,只有幾人。
最終,一共殲滅敵人三百餘人,第一次俘虜四十三人,第二次俘虜一百零八人,一共俘虜一百五十一人。
除了這些俘虜,最大的收穫自然是三艘完好的大型戰船。
可以說,戰果很是輝煌。
統計完備之後,劉百總立即向上彙報,沒有多久,這份戰報便傳達到了沈浪手中。
“不錯,這劉光遠膽大心細,居然能夠迅速想到迂迴包抄至敵後,攻擊其戰艦,然後再冒充荷蘭人進行伏擊,漂亮。”
“這場戰鬥規模雖不大,但卻足以作為經典戰例引入軍事學院了。”
沈浪對這一仗的評價很高,以劉光遠,鄭隊長為首的有功人員,肯定能得到不小的褒獎。
已經進入山東的沈浪立即下令將一些重要俘虜交給錦衣衛審一下,儘快弄清楚他們的任務、航線、整支艦隊的規模、戰艦資訊等各方面情報。
審完了之後,就全部轉入漳州府城關押起來。
同時命令福建總督鄭芝龍儘快抽調一些熟練的船伕和炮手趕至銅山港,並儘可能的瞞過荷蘭人的耳目,將這次戰鬥給徹底隱瞞下來。
因為沈浪迅速想到要將劉光遠的戰術延伸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