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近三萬大軍突然出現在背後,一下子打亂了多爾袞的計劃。
若是一開始有這樣一支明軍出現,多爾袞很可能會聚集兵力先將這個潛在的大威脅給消除掉。
可是現在,即便他有心,也很無力,因為建虜陣地在幾個方向同時遭到十幾萬明軍的威脅,根本是分身乏術。
多爾袞無奈,隨即又調來多羅貝勒博洛,博洛是饒餘郡王阿巴泰的兒子。
阿巴泰在上次徵明大軍中任副將,僅將於阿濟格,但大軍慘敗,他在逃回途中,因為偷豬而落入錦衣衛之手,最終被押往京師凌遲處死。
他這樣應該也可以算是為大清戰死,但是多爾袞以他偷豬有辱大清皇家顏面為由,不但沒有為其表功,反而剝奪了他的爵位。
不過,多爾袞倒也沒有因此而遷怒他的幾個兒子,這次博洛還被多爾袞重用。
多爾袞的原本目的是想透過此舉寬恕阿巴泰一脈,從而為阿濟格的解禁和啟用鋪路。
只是沒想到時局變化太快,快得多爾袞都有些反應不過來,所以他已經顧及不到盛京的人和事了,只能著眼於當下。
博洛也是身經百戰,建立了不少功勳,所以多爾袞才在此刻予以重任。
其實按輩分,博洛還要稱多爾袞為叔叔,不過他也只比這個叔叔小一歲。
在接到多爾袞的命令後,博洛並沒有多興奮,反而很是凝重。
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現在面臨的形勢比之當初阿瑪在京師城外遇到的情況更加嚴峻,在這個時候肩負重擔,所承擔一切的風險要大得多。
但不管怎樣,他都沒辦法退縮,而他的任務就是擋住從背後突襲而來的兩三萬明軍。
正因為是背後,所以各方面的防禦都沒辦法與正面相比,他只能利用有限的條件儘快的做著各種準備,以應對明軍可能的進攻。
將博洛的任務安排好了之後,多爾袞想了想,立即用千里傳聲筒聯絡上尼堪,並鄭重的道:
“明軍近三萬大軍迂迴至我方背後,若你們此刻轉移,必遭明軍前後夾擊,非常危險。”
“你現在暫停行動,死守陣地,等待明軍進攻。時機一到,本王立即命令豫親王率軍攻擊明軍以策應你們。”
之所以這個時候臨時改變主意,是多爾袞深思熟慮過的,因為現在最大的焦點就在尼堪兩萬多大軍身上。
牽一髮而動全身,只要尼堪一動,明軍必然會兩面夾擊。
尼堪必不能敵,此時就要抽出更多的兵力支援,這就等於放棄了陣地優勢而選擇與明軍正面對抗,這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得不償失。
若是左右兩側陣地都堅守不出,就算面對明軍多點進攻,也能借助地利的優勢設定重重防禦抵擋,不斷消耗明軍實力,這才是上策。
多爾袞的想法沒有錯,尼堪能夠理解,但是他知道,這樣一來,自己這兩萬多人就很危險了。
他可不認為自己這兩萬多人一旦被明軍分割開來,多鐸有辦法再把自己救出去。
但是這些猜想,尼堪自然是不會直接說出來的,他連忙回應道:“謹遵攝政王殿下令。”
結束通話與多爾袞的通話後,尼堪立即通知麾下將官,讓他們各自將麾下又帶回之前的防守陣地,準備堅守。
朝令夕改,讓全軍上下不由的騷動起來。
但各將官對自己麾下的控制力還是比較強的,並沒有鬧出多大的騷亂,只是很多士兵難掩失望神色,剛調動聚集的軍隊又迅速打散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