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些時候,事情往往就是這樣,即便你設想了無數可能,做了諸多準備,等得知真相的時候,仍舊不由側目。
太子等人也做了許多猜測,但是卻萬萬沒想到,汪德蒲和大皇子這麼狠。
蕭良的兇殺案過去的第五日,鄴京城又出了一起人命案,死者是個更夫,依舊是深夜被殺,清早被發現,最要緊的是,死因跟蕭良一模一樣,就連刺死更夫的匕首,都跟蕭良的那個一模一樣。
原本以為又是個無頭官司,哪像這一回,竟然抽絲剝繭找到了證據。
首先,這次殺人的兇器是有出處的,據賣這個匕首的老闆說,前幾日有個外族人來他這裡買了這把匕首,因為對方迥異於南詔人的長相,所以他記得很清楚。
既然兇器有了出處,那就好查多了,刑部和大理寺的人趕緊派人去找這個店老闆說的那外族人。
但是找了一圈就發現,這人早在昨日就出城了,已經不再鄴京城內了。
這下線索又斷了,但刑部和大理寺總歸不像前幾日那麼沒頭蒼蠅一般亂撞了。
事情牽扯到外族,總歸更容易引起重視,刑部尚書和大理寺卿不敢耽擱,隨即便進宮面聖,將此事如實稟告給惠帝。
他們倆之所以這麼著急,無非是因為若兇手真是外族人,那很有可能會引起兩國交戰,即便引不起交戰,或許也會影響邦交,所以自然不敢怠慢。
惠帝聽後果然勃然大怒,直說這些外族人狼子野心,膽敢在他眼皮子底下犯下人命案。
刑部尚書和大理寺卿聞言互相對視一眼,眼中皆有些凝重,聽皇上這話,倒好像是已經認定了這外族人就是兇手。
可若是如此的話,案子豈非更加複雜了?
眼下都到年根兒了,馬上就要過年了,這個節骨眼上,若是鬧起外亂,可不是什麼好事。
刑部尚書王忠肅向來以忠直為名,思忖了片刻後,還是道:“陛下,此案牽扯到外族人士,恐怕不好輕忽,臣以為,還是該徹查清楚,若是作案之人並非這外族人士,此事傳出去,豈不是要影響兩國邦交麼?”
忠言向來逆耳,少有人能完全聽得進去,就算聽進去了,也未必真心喜歡。
惠帝就是如此。
不過,他雖然不喜歡忠言直諫,卻到底也不是昏君,明白王忠肅所說並非沒有道理,因而,便叫他們徹查此事,吩咐他們一定要查清楚這兩宗命案到底是不是那外族人所為。
刑部尚書和大理寺卿領命而去,又分頭忙碌起來。
原本還以為有望破獲此案,結果,現在反倒更加複雜了。
刑部尚書和大理寺卿進宮的訊息,很快便傳遍了各府,瑞王聽說之後,氣得立即叫人去請汪德蒲。
汪德蒲到了瑞王府,自然是先接到了瑞王一番埋怨,言語間不外乎埋怨汪德蒲多生事端。
面對瑞王的埋怨,汪德蒲倒也不生氣,只叫瑞王彆著急。